張發達是位都市白領,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化大都市,每天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過著外賣、地鐵、加班的標準生活。他對都市的喧囂感到疲憊,總幻想著能找到一處世外桃源,遠離塵囂。
某個周末,他在瀏覽社交媒體時,偶然發現了一個名為“遠離塵囂,尋找心靈淨土”的討論組。組裡有人分享了一個叫“望天村”的地方,帖子寫道:“這裡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民風淳樸,是都市人洗滌心靈的理想之地。”
“望天村...”張發達喃喃自語,手指在手機屏幕上滑動,查看那寥寥無幾的資料和幾張模糊的照片。照片上的村莊被群山環繞,看起來確實寧靜祥和。
一時衝動之下,他做了一個讓同事們瞠目結舌的決定——辭去工作,去望天村長住一個月,體驗真正的簡樸生活。
“你瘋了嗎?”好友李理智得知後驚呼,“那地方我聽都沒聽過,連導航都找不到,你確定要去?”
“這才叫冒險!”張發達意氣風發,“城市生活太乏味了,我需要一些改變。”
經過一番準備,張發達踏上了前往望天村的旅程。他先坐了八小時高鐵,又轉乘四小時長途汽車,接著坐了兩小時的拖拉機,最後不得不徒步爬山。
山路崎嶇,張發達背著沉重的行囊,氣喘籲籲地爬了三個小時。就在他幾乎要放棄時,終於在山頂看到了一塊歪歪扭扭的木牌,上麵用幾乎褪儘的紅漆寫著三個字:望天村。
牌子上還有一行小字:“本村窎遠僻陋,來賓見諒。”
“窎...遠...僻...陋...”張發達念著這四個字,心裡隱隱感到不安。
走下山頂,眼前的景象讓他目瞪口呆。所謂的望天村,隻有十幾間搖搖欲墜的土坯房,村中道路泥濘不堪,幾隻瘦骨嶙峋的土雞在路邊啄食。整個村莊看起來比他想象的還要破敗落後。
一位駝背老人慢悠悠地走來,用濃重的地方話問:“後生,你找哪個?”
張發達費了好大勁才聽懂,解釋道:“老伯,我是來這兒體驗生活的,想找個地方住一個月。”
老人眼睛一亮,露出缺了門牙的笑容:“哦哦,旅遊的!跟我來,跟我來!”
老人自稱是望天村的村長,村裡人都叫他九叔公。他帶著張發達來到村裡“最好”的客房——一間隻有十平米左右的土房,裡麵除了一張硬板床和一個破木桌,彆無他物。
“那個...有ifi嗎?”張發達試探著問。
九叔公一臉茫然:“啥是歪壞?”
“就是網絡,能上網的。”張發達比劃著。
九叔公搖搖頭:“電話信號都時有時無,還上網哩!”
張發達掏出手機一看,果然一格信號都沒有。他心頭一沉,但既來之則安之,隻好硬著頭皮住下。
當晚,他在九叔公家吃晚飯。主食是糙米粥,配菜是一碟鹹菜和幾根蒸紅薯。九叔公熱情地給他夾菜:“嘗嘗我們村的特產,天然無汙染!”
張發達勉強笑著接受,心裡暗暗叫苦:這一個月可怎麼熬啊!
第二天清晨,張發達被公雞的啼叫聲吵醒。他睡眼惺忪地坐起來,感覺全身骨頭都在疼——那張硬板床實在太硌人了。
洗漱時,他被告知要去村口的井裡打水。張發達從沒打過水,笨手笨腳地把水桶掉進了井裡,最後還是九叔公的孫子幫他撈了上來。
接下來的幾天,張發達體驗了各種他從未經曆過的生活:用柴火灶做飯,結果把米飯燒焦;嘗試旱廁,被臭味熏得差點暈倒;晚上點煤油燈,把眉毛都燎了一小塊...
最讓他崩潰的是,村裡唯一的商店隻有鹽、醬油和火柴三樣商品。店主理直氣壯地說:“彆的賣了也沒人買!”
張發達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選擇。但奇怪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適應了這種簡單的生活。
他學會了打水、生火、種菜,甚至跟著村民一起去山坡上放羊。晚上沒有手機和電視,他就和村民們圍坐在篝火旁聽他們講村裡的傳說和笑話。星空下,那些簡單卻真摯的交談讓他感受到了久違的心靈平靜。
一天,張發達偶然幫九叔修好了一台老式收音機,這件事很快在村裡傳開。從此,他成了村裡的“技術專家”,誰家有什麼東西壞了都來找他。
他幫村民修好了電筒、鐘表、縫紉機,甚至還用自己帶的工具和備件修好了村裡唯一一台柴油發電機。作為回報,村民們送來自家種的蔬菜、水果,還有大娘親手做的布鞋。
張發達在社交媒體上發的那篇帖子,其實是一位來過望天村的背包客寫的,那人隻待了一天就受不了離開了。但張發達不同,他真心開始喜歡上這個單純的地方和這群淳樸的人。
然而,平靜的生活在一個午後被打破。那天,張發達正幫九叔公修理一隻老懷表,突然聽到村口傳來喧鬨聲。他們走出去一看,隻見十幾個人扛著攝像機、拿著自拍杆,正對著村子指指點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