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守正怔住了,看著那些不成對的榫卯,若有所思。
同一時間,圓通在自家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起身到河邊散步,正好遇見捕夜魚回來的漁夫李叔。
李叔見他愁眉不展,問明緣由後笑道:“圓師傅,你看我這漁船,有直桅,有彎帆,有方艙,有圓舵,各自形狀不同,但配合起來才能捕魚啊。要是全都一個樣,這船早就沉了!”
圓通望著那條在月光下隨波輕搖的小船,恍然有所悟。
第二天一早,二人不約而同提前來到工坊。看著對方疲憊的神情,都猜到對方昨夜也沒睡好。
“圓師傅...”方守正先開口,“我昨晚想了想,你那圓榫眼,其實在受力方麵,確實比方榫眼更不容易開裂。”
圓通一愣,隨即道:“方師傅這麼說,我倒也要承認,你那方榫頭在連接穩定性上,確實比圓榫頭牢固。”
二人相視片刻,突然一起笑了起來——這是他們合作以來第一次真誠的笑聲。
“咱們重做吧!”方守正突然道。
“可是時間隻剩半個月了,而且木料...”圓通有些猶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把現有的拆了,能用的部分保留,不能用的,咱們想辦法改造。”方守正眼中閃著光,“我想通了,方枘不一定非要方鑿,圓鑿也不一定非要圓枘,關鍵是要契合!”
說乾就乾,二人開始拆解已經做好的家具。拆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更多問題:方守正做的抽屜,因為全是直角,拉起來卡頓;圓通做的椅子,因為弧度過大,坐起來不穩。
“這裡應該外方內圓。”方守正指著一個抽屜說,“外觀保持方正,但導軌要做成微弧,推拉才順暢。”
“這椅子應該上圓下方。”圓通指著一把搖搖欲墜的椅子,“座麵微弧,舒適;腿腳方正,穩重。”
二人汲取教訓,重新設計。方守正學會了在直線上做微妙弧度,讓家具既顯方正又不死板;圓通學會了在曲線中加入直線元素,讓造型靈動又不失穩定。
最妙的是榫卯結構,他們創新地設計了“方圓榫”——榫頭外表是圓形,便於插入;內部卻有方形鎖扣,一旦旋轉到位,就會牢牢鎖住,比傳統的方榫或圓榫都更加牢固。
半個月後,趙員外前來驗貨,一進工坊就愣住了。
眼前的家具,既有方的莊重典雅,又有圓的流暢靈動,方圓結合,相得益彰。更妙的是,所有家具都可以靈活拆裝組合,適應不同空間。
“妙!妙啊!”趙員外撫摸著那張紫檀拔步床,“這床柱外圓內方,既有圓潤手感,又有堅固支撐。這梳妝台方中帶圓,剛柔相濟...這才是真正的上乘之作!”
方守正和圓通相視一笑。
“員外,”方守正道,“這套家具,是我和圓師傅共同設計的,它既不全方,也不全圓,而是方圓相濟。”
圓通接話:“是啊,我們之前都太固執了,總以為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其實,方有方的好,圓有圓的妙,關鍵是要用在合適的地方。”
趙員外滿意地點頭,不僅付了雙倍工錢,還額外賞了十兩銀子。
從此,方守正和圓通不再對立,反而合夥開了家“方圓木藝坊”,他們的家具因為巧妙融合方圓之美而遠近聞名。而“枘鑿方圓”這個成語,在柳林鎮也有了新解:不必拘泥於方枘圓鑿的舊規,懂得變通融合,方能成就真正的好作品。
據說,後來有人問他們是如何從死對頭變成好搭檔的,圓通笑著說:“那是因為我們明白了,人生在世,該方時方,該圓時圓。”
方守正則一本正經地補充:“但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圓規矩。”說完,二人對視一眼,又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