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金本要拒絕,但那香氣實在誘人,便舀了一勺。這一嘗不得了——豆香濃鬱,野菜清甜,雖無半點葷腥,卻鮮美異常!
“這、這是怎麼做的?”沈萬金驚訝地問。
李一刀笑道:“無非是尋常豆子,但我先把豆子泡透,慢火細熬,待豆子軟爛出沙,再配當季野菜。火候到了,自然出味。”
沈萬金連喝三碗,隻覺得這幾個月從來沒吃得這麼舒坦過。
“原來不是豆子不好吃,是我不會吃啊!”他感慨道。
第二天,沈萬金宣布結束“苦修”,但提了個新要求:不要山珍海味,就要尋常食材,但要做得精致可口。
李一刀終於得以大展身手:尋常豆腐,他做成菊花形狀,淋上菌菇熬的醬汁;一把青菜,他炒得碧綠脆嫩;最普通的豆子,他或磨成漿,或製成糕,或熬成羹,花樣百出。
沈家人終於吃上了可口的飯菜,個個喜笑顏開。沈萬金這才發現,粗茶淡飯若能精心烹製,竟比大魚大肉更適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轉眼到了縣令母親的七十大壽。縣令素知沈萬金講究吃喝,特地請他幫忙操辦壽宴。
沈萬金欣然應允,卻提出了個讓人意外的建議:“大人,如今百姓剛經過水災,若大擺筵席,恐有不妥。不如辦個素雅些的宴席,既不失體麵,又能體現愛民之心。”
縣令覺得有理,便交由沈萬金操辦。
壽宴當天,賓客雲集。隻見桌上既無熊掌也無魚翅,多是豆腐、青菜、豆製品等尋常食材。起初有人暗自嘀咕,待一品嘗,卻都讚不絕口。
一道“八寶豆腐”,用八種素菜搭配,鮮嫩爽滑;一盅“鬆茸豆羹”,香氣撲鼻,回味無窮;就連最普通的炒豆芽,都脆嫩可口,火候恰到好處。
縣令大喜,問沈萬金如何想到用這些尋常食材辦壽宴。
沈萬金感慨道:“不瞞大人,我經過這些日子才明白,真正的美味不在食材貴賤,而在用心。啜菽飲水,若能儘其所長,便是人間至味。正如聖人所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這話傳開後,金穀縣興起一股清淡飲食之風。富人們不再攀比宴席的奢華,而是比拚誰能把尋常食材做出不尋常的味道。
沈萬金更是徹底變了個人。他依舊勤儉,但不再刻意吃苦;依舊吃豆飲粥,但講究烹飪之法。他還把省下的錢在縣城開了家“菽水堂”,專門收留孤寡老人,每天供應精心烹製的豆粥小菜。
老人們都說,這菽水堂的豆粥,比肉還香。
這天,趙樸又來串門,見沈家桌上擺著四菜一湯:香乾炒芹菜,豆渣餅,豆腐羹,涼拌豆芽,還有一盆豆米粥。雖都是豆製品,卻色香味俱全。
趙樸嘗了一口,豎起大拇指:“姐夫,這回你的‘啜菽飲水’才算學到家了啊!”
沈萬金笑道:“是啊,從前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啜菽飲水,重點不在吃苦,而在知足常樂。豆子清水若能安之若素,自是境界;但若強逼自己吃苦,便是矯情了。”
正說著,寶兒蹦蹦跳跳地跑進來,小臉紅撲撲的:“爹,今天我吃了兩碗豆米飯!”
沈萬金摸摸兒子的頭,心中感慨萬千。
後來,有人問起沈萬金的變化,他總說:“過日子如烹小鮮,火候到了自然香。強求的山珍海味不如合口的粗茶淡飯,刻意裝窮不如真心知足。”
而這,才是“啜菽飲水”的真諦。
至於那個遊方道士,後來有人又在鄰縣見過他。他正在對另一個富商說:“閣下若要化解災厄,需過一百天啜菽飲水的日子...”
沈萬金聽說後,隻是笑笑:“各人有各人的修行,強求不得。”
不過他心裡明白,若不是那三個月的“苦修”,他可能一輩子也領悟不到生活的真味。如今的啜菽飲水,不再是苦修,而是享受;不再是做給彆人看,而是發自內心的選擇。
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繁華過後,方知平淡是真;嘗儘百味,才懂清歡至味。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