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離譜的是,王總要求他開通社交媒體賬號,每天分享“齏鹽自守”的心得。
“今日陽光正好,取山泉水洗菜,靜聽水流聲,心亦澄澈。”——配圖是精心擺拍的九宮格。
實際上簡毅那天水龍頭壞了,用的是小區送的桶裝水。
“夜讀《菜根譚》,忽有所悟:人之滋味,常在清淡。一如齏鹽,質樸卻不可或缺。”——配圖是古籍和一杯清茶。
實際上簡毅那晚在看網絡小說,配著燒烤和啤酒。
他越來越分裂,線上是仙風道骨的“齏鹽居士”,線下還是那個為房租發愁的小店主。
產品方麵,王總團隊開發了“齏鹽自守”係列商品:高端禮盒裝鹹菜,一罐賣到188元;精美瓶裝食鹽,定價98元一瓶;甚至還推出了“齏鹽自守”主題的茶具、香薰、文創用品。
簡毅看著那些產品,喃喃自語:“祖宗說的齏鹽自守,是安於清貧,不是把齏鹽賣出金子價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天,簡毅的遠房表叔來店裡,看著煥然一新的店鋪和天價商品,冷笑道:“小毅啊,你們簡家這‘齏鹽自守’,守得可真夠貴氣的!”
這句話像一記耳光,扇醒了簡毅。
恰在此時,一位老顧客上門,是位常來買便宜鹹菜的老奶奶。她看著價格牌,搖搖頭:“買不起了,買不起了。小簡啊,你的鹹菜還是那個鹹菜,怎麼換了個盒子,就貴了十倍呢?”
簡毅羞愧難當,當晚徹夜未眠。
第二天,他找到王總,提出終止合作。
“你瘋了?現在品牌剛有起色,預計明年銷售額能破千萬!”王總不可思議。
“王總,感謝您的厚愛。但我想明白了,‘齏鹽自守’不是用來賣錢的招牌,而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準則。我現在這樣,已經背離了祖訓的本意。”
不顧王總的勸阻和威脅,簡毅毅然終止了合作,退回了所有華而不實的包裝和產品,店鋪恢複原樣,價格也回到了從前。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有人讚他有風骨,有人罵他傻,更多人等著看笑話——熱度過去了,他還怎麼維持生意?
出人意料的是,簡毅經過這段經曆,對“齏鹽自守”有了新的理解。
他依然堅持傳統手藝,但開始用短視頻記錄真實的製作過程,不表演,不造人設;他依然賣樸素的鹹菜和鹽,但設計了實用又環保的簡易包裝;他依然分享“齏鹽自守”的理念,但強調的是在浮躁社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而非一味地拒絕改變。
慢慢地,一些真正認同這種生活態度的顧客留了下來,生意雖然不火爆,但穩定而持久。更讓他驚喜的是,有些年輕人主動來學習傳統醃製技藝,他欣然接受,在小店裡開辦免費工作坊。
一年後的某天,當初合作過的王總偶然路過守拙街,走進“齏鹽齋”,驚訝地發現店裡擠滿了人——簡毅正在教大家做泡菜,有說有笑,氣氛融洽。
“王總,來嘗嘗我新做的辣白菜。”簡毅笑著遞過一小碟。
王總嘗了一口,點點頭:“味道不錯。不過簡老板,你要是當初跟我合作,現在早就開連鎖店了。”
簡毅指指牆上新掛的匾額,上麵是他親手寫的四個大字:“齏鹽自守,守心非守形”。
“以前我以為‘齏鹽自守’是守住祖業、守住傳統形式。現在明白了,真正要守的是不隨波逐流的本心。形式可以變,但內核不能丟。”
王總若有所思,臨走前買了兩罐鹹菜:“送我老婆,她就喜歡你這口地道味兒。”
夜幕降臨,店鋪打烊,簡毅獨自打掃衛生。手機響起,是父親的老友發來的消息:“小毅,今天看到你店的報道了,好一個‘齏鹽自守’!你父親在天之靈,一定很欣慰。”
簡毅走到父親遺像前,輕聲道:“爸,咱簡家的‘齏鹽自守’,我守住了。不過,是用我自己的方式。”
他望向窗外,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守拙街。這條即將被拆遷的老街,因幾家網紅店的入駐又獲得了新生。而他的“齏鹽齋”,也將在下個月搬到不遠處的新店麵。
變與不變,守與創新,本就是千古難題。但簡毅想,隻要心中有杆秤,知道什麼該丟,什麼該留,就夠了。
就像齏與鹽,形式樸素,卻是人間至味。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