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7年,大漢帝國熱點排行榜第一名——齊地名醫淳於意今天又雙叒叕上頭條了!
不過這次不是什麼光彩事,這位醫術界的頂流大佬,正戴著沉重枷鎖,在長安城的死囚牢房裡思考人生。
“我淳於意行醫三十年,救死扶傷無數,怎麼就落得個‘醫鬨’致死的罪名呢?”他望著牢房裡唯一的小窗,悲從中來。
事情要從三個月前說起。
一、名醫失手,頂流翻車
淳於意,西漢臨淄人,官拜太倉令,後辭職下海開了個“淳於醫館”。因醫術高明,被民間尊為“醫聖”,粉絲遍布全國,掛號需提前三個月預約。
那天,當地富商張大戶帶著老母親前來就診。老太太腰痛多年,淳於意一番望聞問切,胸有成竹:“小毛病,紮幾針就好。”
誰知這一針下去,老太太“嗷”一嗓子,直接暈了過去。再也沒醒來。
張大戶當場炸毛:“庸醫害命!賠我老娘!”立刻一紙訴狀將淳於意告上衙門。
按《大漢律》,醫生治死人,情節嚴重者可判“肉刑”——不是在臉上刺字就是割鼻子,或者砍腳。更要命的是,這張大戶的遠房表舅的連襟,在朝中當官!
案子一級級上報,最終判決:淳於意押送長安,受肉刑!
消息傳出,醫療圈震動,淳於意的同行們紛紛發文聲援:“醫療不是神學,請給醫生行醫空間!”“疑難雜症本就有風險,不能一出事就怪醫生!”
但死者家屬不買賬,在醫館門口拉橫幅:“無良名醫,草菅人命!”“還我母親!”
淳於意被押往長安那天,五個女兒哭成一片,抱著父親的腿不讓走。
“哭什麼哭!”淳於意仰天長歎,“可惜啊!生的全是賠錢貨,連個能幫上忙的兒子都沒有!要是有個兒子,現在也能為父奔走喊冤啊!”
這話可傷透了小女兒緹縈的心。
二、少女救父,進京上訪
緹縈那年剛滿十五,是淳於意的第五個女兒,性格倔強,頗有主見。被父親這麼一激,她的小宇宙爆發了。
“女兒怎麼了?女兒也能頂半邊天!我這就去長安,非要討個公道不可!”
家裡人全都反對:“你一個姑娘家,去長安?知道長安在哪兒嗎?千裡迢迢,路上遇到壞人怎麼辦?”
緹縈不服:“我自幼隨父學醫,認得草藥,懂得針灸,還會點防身術。再說,父親有難,做女兒的能坐視不管嗎?”
當晚,她收拾行囊,帶上自己攢的零花錢、幾件換洗衣服和一大包自製的急救藥品,留下一封信,悄悄溜出了家門。
這一路,緹縈可謂曆儘艱辛。
先是遇到黑車司機,說好送到長安,半路加價;後又遇山寨強盜,幸虧她機靈,聲稱自己是遊醫,會治疑難雜症,恰好強盜頭子正為便秘所苦,緹縈給他配了副瀉藥,效果“立竿見影”,強盜感激涕零,不但放行,還送了盤纏。
最驚險的是過黃河時,船到江心漏水,緹縈靠著一個大木盆漂到對岸,成了落湯雞。
曆經一個月風餐露宿,緹縈終於抵達長安。一進城,她就傻眼了——長安城太大啦!皇宮在哪?衙門在哪?皇帝在哪?
三、長安奇遇,智取通行證
緹縈在長安街頭轉了三天,連官府的門朝哪開都沒摸清。眼看父親行刑日期臨近,她急得在客棧直跺腳。
這天,她聽說京城最大的酒樓“長安第一樓”常有官員光顧,便想去碰碰運氣。
剛到酒樓門口,就見一群人圍著一個倒地老者。老者麵色青紫,呼吸困難。
“讓開讓開!我是醫生!”緹縈擠進人群。
一看症狀,她判斷是食物卡喉,立刻采用父親教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從背後抱住老者,用力擠壓其腹部。
“噗”一聲,一塊肉丸噴出,老者長舒一口氣,得救了。
“小姑娘,謝謝你救了老夫一命。”老者感激地說。
圍觀群眾中有人驚呼:“這不是禦史大人嗎?”
緹縈眼睛一亮,撲通跪下:“大人,小女子有冤情稟報!”
老者正是當朝禦史,主管司法監察。聽了緹縈的陳述,他撚須沉吟:“你父的案子,我有所耳聞。但此案已由皇上欽定,翻案難啊。”
“大人,我不求翻案,隻求麵聖陳情!肉刑殘酷,一旦受刑,終身殘疾,連改過自新的機會都沒有了!請允許我直接向皇上進言!”
禦史被這小姑娘的膽識打動,想了想說:“明日皇上將赴南郊祭天,我可安排你混入人群,但能否接近皇上,就看你的造化了。”
四、祭天現場,機智陳情
第二天,南郊祭壇人山人海,文武百官簇擁著漢文帝,場麵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