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縈穿著禦史給的小太監服裝,混在侍從隊伍裡,手心全是汗。
祭典進行到一半,按照禮儀,皇帝要獨上祭壇,向上天禱告。
機會來了!
當漢文帝緩步登壇時,緹縈瞅準時機,一個箭步衝上前,“撲通”跪在皇帝麵前,高舉奏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民女淳於緹縈,冒死上書!”
侍衛們大驚,一擁而上要抓緹縈。
“慢!”漢文帝擺手製止,好奇地打量著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姑娘,“你有何冤情,非要在此地稟報?”
緹縈口齒伶俐,將父親行醫失手、自己千裡赴京、肉刑之弊等一股腦道來,最後說:
“皇上明鑒!我父親為官清廉,行醫濟世,此次失手實屬意外!死者已矣,生者還要繼續生活。肉刑一旦施行,斷肢不可複生,縱想改過自新也無門了!”
“懇請皇上開恩,允我父戴罪立功!我願入宮為奴,替父贖罪!”
說著,她呈上連夜寫好的奏書。文中字字泣血,句句在理:
“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複生,刑者不可複屬,雖後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繇也。妾願沒入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自新。”
漢文帝接過奏書,越看越動容。眼前這個小姑娘,不畏艱險,智勇雙全,更難得的是見識不凡,句句說在點子上。
其實文帝早就對肉刑有看法,認為這種刑罰太過殘忍,不利於教化百姓。緹縈的上書,正好給了他改革的契機。
“小姑娘,你可知驚駕之罪,當處極刑?”文帝故意板起臉。
緹縈昂首答道:“若能以我一命,換父親一命,換天下受刑者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民女死而無憾!”
文帝聞言,哈哈大笑:“好個忠孝雙全的奇女子!來人,傳朕旨意:淳於意一案,重新審理!另召集群臣,商議廢除肉刑!”
五、真相大白,父女團圓
案件重審後,真相水落石出——原來那張大戶早就覬覦母親的財產,故意在母親就診前讓她服下毒藥,然後嫁禍給淳於意!
案情大白,張大戶被依法懲辦,淳於意無罪釋放。
出獄那天,緹縈早早等在監獄門口。見到父親出來,她飛奔過去,父女倆抱頭痛哭。
“乖女兒,為父錯了!女兒一點也不比兒子差!你是我們淳於家的驕傲!”淳於意老淚縱橫。
更讓淳於意驚喜的是,因為緹縈的上書,漢文帝正式下詔廢除肉刑,將肉刑改為勞役和杖刑。這一改革,拯救了無數未來的罪犯,讓他們有機會重新做人。
消息傳出,萬民歡呼,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十五歲少女改變國家刑法》《緹縈救父,孝感天地》《從“醫鬨”到司法改革,一個女孩的逆襲》...
長安城裡,淳於意父女成了名人。太醫署特意聘請淳於意為教授,專門培養醫學人才。而緹縈,也被破格允許進入太醫署學習,成為大漢朝少數女醫官之一。
六、後記
多年後,已經成為知名女醫的緹縈,在一次醫學講座上被問及當年救父的壯舉。
她笑著說:“其實我當時怕得要死,但想到父親那句話‘生女不如生男’,我就來氣!憑什麼看不起女孩子?我偏要證明給他看!”
台下一片笑聲。
“不過,”緹縈正色道,“真正改變曆史的,不是我個人勇氣,而是皇上聖明,以及這個時代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我很慶幸,生在一個能夠傾聽民聲的時代。”
講座結束,緹縈走出講堂,一群小女孩圍上來要簽名。
其中一個小女孩仰著頭問:“緹縈姐姐,我長大了也能像你一樣當醫生嗎?”
緹縈蹲下身,摸摸她的頭:“當然可以!記住,女孩子不比任何人差。隻要我們勇敢、智慧、堅持,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改變這個世界!”
夕陽西下,緹縈的身影被拉得很長。這個曾經的小女孩,不僅救了父親,更推動了一個時代的進步。
而“緹縈救父”的故事,也作為孝道與勇氣的象征,流傳千古。不過民間版本越傳越神,有的說她武藝高強,一人打敗十個大內高手;有的說她美若天仙,皇帝想納她為妃被她拒絕...
每當聽到這些誇張的版本,緹縈都哭笑不得:“我要真有那麼厲害,當初還用得著那麼狼狽地來長安嗎?”
不過,她從不糾正這些傳言。因為她知道,故事的真實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激勵著每一個看似弱小的人,在麵對不公時,都能勇敢地站出來說:
“我不服!”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