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臭名昭著的市集
大周永昌年間,雲夢縣有個讓過往商旅聞風喪膽的市集——不是因為有強盜,而是實在太臭了。
這市集西鄰魚肆,東接染坊,北靠牲口市場,南近糞車集散地。各種氣味在此交彙融合,形成一股難以名狀的“複合型惡臭”。有詩人路過此地,當場賦詩:“忽聞雲夢市,掩麵急趨之。願借仙人袖,堵鼻三時辰。”
最慘的是縣衙正好坐落在這片“生化戰區”的正中央。縣令鄭大人新官上任,頭天升堂就差點被熏暈過去。他強撐著審完案子,回到後堂對夫人哭訴:“夫人啊,為夫總算明白什麼叫‘臭不可聞’了!剛才審案,原告說著說著吐了,被告聽著聽著暈了,連記錄文書都帶著一股鹹魚味!”
鄭夫人捏著鼻子遞過茶杯:“老爺,這日子沒法過了。昨兒洗的衣裳晾出去,收回來比晾之前還臭三分!”
正當夫妻二人相對垂淚時,師爺突然來報:“大人,有救了!江湖上著名的香料大師肸先生雲遊至此,正在驛館下榻!”
二、香料大師的“神來之筆”
這位肸先生確實氣度不凡。白衣勝雪,羽扇綸巾,身後跟著個扛著香料箱的小書童。人還沒進門,一股清雅香氣就先飄了進來。
鄭縣令如見救星,握著肸先生的手直晃:“大師救命啊!本官這衙門,夏天是鹹魚拌糞,冬天是泔水醃肉,春秋兩季還要加上染坊的酸味……”
肸先生從容一笑:“大人不必憂心。在下有一秘製‘十裡香’,取自南海檀香、西域龍涎,佐以三十六種名貴香料。隻需三勺,便能香飄十裡,七日不散。”
“不過……”肸先生頓了頓,“這香料需用特殊手法布寫,要在城中東南西北中各設香爐,同時點燃,讓香氣均勻布散,謂之‘肸蠁布寫’。”
鄭縣令聽得眼睛發亮:“妙啊!就這麼辦!”
次日午時,全縣百姓都好奇地看著衙役們在五個方位架起半人高的銅香爐。肸先生親自調整角度,那認真的架勢堪比將軍布陣。
“點火!”
五道青煙嫋嫋升起,起初隻是淡淡清香。不過一炷香時間,情況開始失控。
賣臭豆腐的王老漢最先發現異常:“奇了怪了,我家臭豆腐怎麼聞著像桂花糕了?”
接著,魚鋪的腥味變成了茉莉香,染坊的酸味化作了蘭花香,連牲口市場的騷臭味都透出幾分檀香氣息。
全城沸騰了!百姓們貪婪地呼吸著前所未有的香氣,紛紛稱讚縣令英明。
三、香氣肆虐的日常
然而好景不長。三天後,問題接踵而至。
餐飲業首當其衝:
“諸位客官嘗嘗本店新菜‘香薰紅燒肉’!”酒樓老板熱情推介。
食客捂著鼻子:“掌櫃的,這肉聞著像薰衣草,吃著像玫瑰,嚼著居然還有股薄荷味!我是吃肉還是吃香水啊?”
社會治安亮起紅燈:
兩個盜賊在富戶李員外家牆外密謀。
“大哥,我都踩好點了,今晚就動手!”
“慢著!你聞聞,這麼濃的檀香味,肯定是設了香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