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個清水縣,新上任的縣令名叫賈明。此人讀書不少,卻是個死腦筋,最愛咬文嚼字,滿口之乎者也。
賈明上任第一天,師爺呈上厚厚一疊卷宗,堆起來有半人高。
“大人,這是本縣積壓的案子,有三年未審的了。”
賈明倒吸一口涼氣,隨手翻開一本,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案情,頓時頭暈眼花。
當晚,賈明挑燈夜讀,忽然拍案叫絕:“妙啊!妙啊!”
原來他在古籍中翻到“剸繁治劇”四字,注解雲:“剸,割也;繁,多也;治,理也;劇,繁難也。意為處理繁重艱難的事務。”
第二天升堂,賈明意氣風發地對師爺說:“本官要‘剸繁治劇’,把這些積案一網打儘!”
師爺好心提醒:“大人,治縣如烹小鮮,急不得啊。”
賈明不以為然:“聖賢書上說得好,剸繁治劇,正要雷厲風行!”
說罷,他下令將所有積案全部搬到堂上,堆得像座小山。然後吩咐衙役:“去,把全縣的狀紙都收上來,本官要一日之內審完!”
消息傳出,全縣嘩然。老百姓聽說新縣令要一日審完全部案子,紛紛前來看熱鬨,縣衙被圍得水泄不通。
賈明一拍驚堂木:“帶第一案!”
上來的是個偷雞案。張三控告李四偷了他家下蛋的老母雞。賈明急著辦案,不聽二人辯解,直接判道:“既然母雞已入你腹,就判李四賠張三十個雞蛋!”
李四叫屈:“大人,那雞明明是跑到我家雞窩裡下蛋,我沒偷啊!”
張三也不滿:“大人,我那母雞一天下一個蛋,至少還能下三年,十個雞蛋太少了!”
賈明被吵得頭疼,又一拍驚堂木:“那就二十個!退堂!”
兩人還要爭辯,已被衙役拖了下去。
師爺小聲說:“大人,這判得是否倉促了些?”
賈明振振有詞:“你懂什麼?這叫剸繁治劇!不快刀斬亂麻,如何理清這如亂麻般的公務?”
第二案是鄰裡糾紛。王五和趙六為了一堵牆吵了兩年。王五說牆在他家地界上,趙六說牆是共用的。兩人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
賈明被吵得心煩,大喝一聲:“來人啊!把那牆給本官拆了!”
兩邊都傻眼了:“大人,這...這牆拆了,我們兩家不就通了嗎?”
“正好!”賈明得意地說,“以後你們就是一家人,還吵什麼?”
師爺急得直跺腳,賈明卻自以為得計。
就這樣,一個上午賈明審了二十多樁案子,判得稀裡糊塗。有欠債不還的,他判欠債的去債主家做長工;有夫妻吵架的,他判二人即刻和離;有商販缺斤短兩的,他判那商販白送三天貨物...
到了下午,縣衙外已經亂成一團。被判賠雞蛋的李四和張三打起來了;被拆了牆的王五和趙六一起罵縣令糊塗;被判和離的夫妻倆抱頭痛哭;白送貨物的商販被百姓圍得水泄不通...
賈明還在堂上高坐,自顧自地念著:“剸繁治劇,快刀斬亂麻...”
師爺實在看不下去,悄悄溜出縣衙,直奔縣丞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