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足總杯的勝利,像一陣風,迅速吹遍了南安普頓青訓基地的每個角落。
李昊的名字,不再僅僅與“速度快”、“有點獨”這些標簽聯係在一起。
那記石破天驚的“人球分過”接“臥射”破門,被當時在場的一些球迷用手機錄下片段,雖然畫質模糊,卻依然在當地的球迷論壇和社交媒體小範圍傳播開來。
“南安普頓青訓有個華裔怪物!”
“那個進球你看了嗎?簡直匪夷所思!”
“他叫ee!才十二歲!”
一時間,李昊在基地裡受到的關注度陡增。
訓練時,場邊偶爾會出現幾個陌生的麵孔,舉著手機拍攝。
一些低年齡段的學員會在他經過時投來崇拜的目光,小聲議論著。
就連食堂打飯的阿姨,都會笑著多給他一勺肉醬。
“嘿!‘牛逼’先生!”
盧克肖勾著李昊的脖子,嬉皮笑臉地學著看台上龍國留學生的喊聲,“你現在可是名人了,獨狼!感覺怎麼樣?”
李昊撥開他的胳膊,臉上沒什麼表情:
“沒什麼感覺。”
他說的是實話。
這些外界的喧囂,並未在他心中激起太多波瀾。
他關心的隻有腳下的足球和那個遙遠而清晰的目標。
媒體的關注、他人的議論,在他看來都是無關緊要的背景噪音。
然而,名氣帶來的,並非隻有光環。
真正的變化,發生在球場上。
接下來的隊內訓練和教學賽,李昊發現自己麵對的防守強度陡然提升。
對手們不再把他當作一個僅僅速度快的新人。
他們開始深入研究他的習慣,針對性極強地限製他的空間。
防守動作變得更加凶狠,甚至帶有明顯的侵略性。
小動作、隱蔽的拉扯、強硬的卡位層出不窮。
“盯死他!彆讓他轉身!”
“貼住!彆給他啟動空間!”
“犯規也要攔下來!”
對方教練的喊聲在場邊格外刺耳。
李昊在一次激烈的拚搶中被連人帶球放倒,草屑沾了一臉。
對方後衛拉他起來時,手上暗暗加了把力,眼神裡帶著挑戰。
“天才小子,這兒可不是表演賽。”
對方低聲說了一句。
李昊抹掉臉上的草屑,眼神冷冽。
他沒有回嘴,隻是默默跑回自己的位置。
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塊“試金石”。
每一個對手,都想通過成功防守他來證明自己。
每一次突破和射門,都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和代價。
這就是成名的重量。
你必須時刻準備迎接更嚴峻的挑戰,證明你配得上這份關注。
主教練馬克阿特金森將這一切看在眼裡。
訓練結束後,他把李昊單獨叫到辦公室,扔給他一盤錄像帶。
“看看這個。”
馬克按下播放鍵,畫麵中是李昊最近幾場比賽的集錦,但焦點不是他的進球,而是他遭遇的每一次犯規、每一次被針對性限製的片段。
“感覺怎麼樣?”
馬克問。
“他們盯我更緊了。”
李昊回答。
“沒錯。”
馬克點點頭,“你不再是秘密武器了,李。你現在是眾矢之的。每個人都會研究你,針對你。你那種依靠爆發力和個人技術的踢法,消耗會越來越大,也更容易受傷。”
他暫停畫麵,指著屏幕上李昊被兩人包夾的場景:
“你需要變得更聰明,而不是更拚命。”
“什麼意思,教練?”
“意思是,你需要進化。”
馬克目光銳利,“你的武器庫不能隻有‘速度’和‘臥射’。你要學會更早地觀察、更合理地分配體能、更聰明地利用隊友、更高效地處理球。在必要的時刻,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你要從一把鋒芒畢露的尖刀,變成一把收放自如、更難以防範的匕首。”
李昊若有所思。
馬克的話點醒了他。
單靠一股蠻勁和天賦硬衝,或許可以逞一時之快,但無法走得更遠。
他需要提升自己的球商,閱讀比賽,而不僅僅是依靠本能。
從那天起,李昊的訓練內容悄然發生了變化。
他依然加練射門和盤帶,但花更多時間坐在錄像分析室裡,研究對手的防守習慣和球隊的整體戰術跑位。
他開始更主動地在訓練中與隊友交流跑位,嘗試更簡潔的一腳出球,甚至在遭到侵犯時,學會了利用規則倒地,為球隊爭取定位球。
他正在努力將教練的教誨融入實踐,將那股野性的力量,納入更智慧的軌道。
……
一周後,他們迎來了青年足總杯的下一輪對手——來自英超的托特納姆熱刺青年隊。
這是一支真正的強隊,以其嚴謹的戰術紀律和出色的青訓體係聞名。
隊中不乏早已名聲在外的天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