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特蒙德,“gegenpressing”不僅僅是一個戰術指令,它是一種融入血液的本能,一種近乎偏執的信仰。
李昊憑借著一股“瘋狗般”的奔跑和執行力,初步贏得了裡肯教練的容忍,甚至是一絲微不可查的認可。
但他清楚,這遠遠不夠。
想要在這支紀律嚴明的青年軍中真正立足,他需要證明自己不僅僅是戰術板上的一個執行單元,更是一個能理解並創造比賽的球員。
他開始更加細致地觀察。
他的目光不再僅僅局限於u19的訓練場。
每當一線隊在相鄰場地訓練時,他總會放慢腳步,或是在加練結束後默默坐在場邊,目光緊緊追隨著那些一線隊球星們的身影。
他觀察馬爾科羅伊斯,看他如何在高速奔襲中始終保持對球門的威脅,看他鬼魅的無球跑動和切入肋部的時機選擇。
他觀察羅伯特萊萬多夫斯基,看他如何用身體扛住後衛完成做球,看他如何在禁區內用最簡潔高效的方式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
他更專注地觀察馬裡奧格策,這個與他年齡相仿卻已名震德甲的天才。
格策在狹小空間內的擺脫、那種舉重若輕的一腳出球、以及那種仿佛與生俱來的比賽閱讀能力,都讓李昊感到震撼。
他像一塊貪婪的海綿,吸收著一切。
訓練結束後,他會在空蕩的場地裡,一遍遍模仿著看到的動作,嘗試著理解背後的思路。
“他在學你。”
一天訓練後,助理教練笑著對裡肯說,朝場邊努了努嘴。
李昊正對著牆壁練習快速的一腳出球,試圖模仿格策那種毫不拖泥帶水的節奏。
裡肯抱著胳膊,麵無表情:
“光模仿沒用。他需要理解為什麼那麼做。德國的足球是建立在思考和紀律之上的,不僅僅是技巧。”
機會很快到來。
一次一線隊的隊內分組對抗,因為幾名球員被抽調參加國家隊比賽,人數不足。
教練組決定從u19抽調幾人湊數。
當體能教練喊出“李,過來”的時候,李昊的心跳猛地加速。
他跑進那片更高規格的訓練場,腳下的草皮似乎都更柔軟一些。
克洛普就站在場邊,戴著標誌性的棒球帽,雙手插在口袋裡,大聲吼叫著,氣氛遠比青年隊緊張和激烈。
胡梅爾斯、蘇博蒂奇、斯文本德、凱爾……這些往常隻能在電視裡看到的球星,此刻就站在他身邊,呼吸可聞。
李昊被分到了替補一方,任務是扮演“攪局者”。
對抗開始。
強度瞬間提升到另一個層級。
傳接球速度更快,身體對抗更凶猛,逼搶更具壓迫性。
李昊第一次拿球,試圖轉身,就被身後的斯文本德用強壯的身體毫不客氣地擠開,丟掉了球權。
“快出球!彆猶豫!”
場邊傳來助教的吼聲。
李昊爬起來,甩了甩頭,摒棄雜念。
他不再試圖展示個人技術,而是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教練要求的“攪局”角色中:
瘋狂地奔跑,覆蓋空間,用不惜體力的逼搶去乾擾對方的傳導。
一次,格策在中場拿球,輕盈地擺脫了第一道防守。
就在他準備抬頭觀察的一刹那,一道紅黑色的身影猛地從側後方貼了上來,用連續不斷的騷擾和下腳嘗試,硬生生打亂了他的節奏。
是李昊。
格策被迫回傳,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這個陌生的東亞麵孔。
李昊沒有停留,立刻又撲向接球的隊員。
儘管這次防守最終未能斷球,但確實有效延緩了主力一方的進攻節奏。
“好!就這麼乾!保持壓力!”
克洛普在場邊揮著手臂喊道,聲音沙啞卻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