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杯的助攻,像一顆投入湖麵的石子,在李昊原本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的生活中漾開了層層漣漪。
從布倫瑞克返回多特蒙德的第二天,訓練基地外的記者明顯增多了。
當他走出公寓時,有幾位掛著相機的人試圖上前采訪,被俱樂部工作人員禮貌地攔下。
“李!看這邊!”
“能說說助攻萊萬的感覺嗎?”
“考慮過代表龍國國家隊嗎?”
問題夾雜著德語和英語,撲麵而來。
李昊低著頭,在工作人員的護送下快步走進基地。
他不太適應這種關注。
在南安普頓,他最多是本地小報的談資;而在這裡,一次助攻似乎就引來了更廣泛的興趣。
更衣室裡的氣氛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u19的隊友們看他的眼神更加複雜。
欽佩依舊,但疏遠感和微妙的嫉妒似乎也加深了。
他不再是那個單純從英格蘭來的、需要證明自己的“獨狼”,而是那個被一線隊主帥點名表揚、在電視裡出現在萊萬身邊的“幸運兒”。
“嘿,大明星,能給我簽個名嗎?”
一次訓練前,某個隊友半開玩笑地說道,語氣裡的那絲酸意難以掩飾。
李昊沒有回應,隻是默默換著衣服。
真正的考驗在訓練場上。
拉爾斯裡肯教練並沒有因為李昊在一線隊的閃光而降低要求,反而更加嚴格。
“李!你的注意力!留在布倫瑞克了嗎?!”
“跑起來!你以為你是誰?羅伊斯嗎?!”
“防守!先做好你的本職工作!”
吼聲依舊,甚至更加頻繁。
李昊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奇怪的狀態。
在一線隊,他隻需要專注於執行簡單的指令——跑、壓迫、攪局。
但回到u19,裡肯要求他做得更多:組織、調度、成為真正的核心。
他試圖將在合練中學到的東西應用出來,但有時顯得急躁,傳球選擇變得冒險,與隊友的配合反而出現了更多失誤。
一次進攻中,他試圖模仿格策的直塞,結果力量過大,直接傳出了邊線。
“停!”裡肯吹停了訓練,臉色鐵青地走到李昊麵前。
“你以為你在哪裡?伊杜納信號公園嗎?你以為你在和誰踢球?萊萬多夫斯基嗎?”
裡肯的聲音冰冷,“看看你的隊友!他們不是世界級前鋒!他們需要的是更穩妥、更及時的傳球!不是你的即興表演!”
“收起你的虛榮心,李!回到地麵來!先把你該做的事情做到百分之一百二十!”
這番話像一盆冷水,狠狠澆在李昊頭上。
虛榮心?
他愣住了。
他從未想過“虛榮”這個詞會和自己聯係在一起。
他隻是在努力變得更好,努力追趕那些他仰望的身影。
訓練結束後,李昊情緒低落。
他加練射門,卻一次次將球踢飛。
室友尤納斯邁爾走過來,遞給他一瓶水。
“裡肯教練…對誰都嚴。”
尤納斯努力組織著英語,“他…怕你飛走。怕你忘了…我們。”
李昊抬起頭,看著尤納斯真誠卻笨拙的表情,忽然明白了什麼。
裡肯不是打壓他,而是在用最嚴厲的方式敲打他,保護他。
怕他被短暫的閃光迷住眼睛,怕他好高騖遠,怕他脫離了支撐他成長的土壤——u19的團隊。
那天晚上,李昊沒有加練。
他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看台上,看著多特蒙德工業區的燈火。
諾伊曼的短信適時地到來,內容卻出乎意料。
【仰望星空,但腳需踩實大地。你的根,還在u19。——j.n.】
和李昊自己的反思,不謀而合。
他意識到,一線隊的首秀和助攻,不是終點,甚至不是真正的起點。
那隻是一次珍貴的體驗,一次對他努力的小小獎勵。
他真正的戰場,目前依然在這裡,在u19的聯賽和青年歐冠中。
他需要在這裡證明自己配得上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