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尼訓練基地的會議室,空氣凝重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煙霧在從百葉窗縫隙透進的夕陽餘暉中緩緩繚繞,混合著咖啡的苦澀和一絲汗水的鹹味。
教練組的成員圍坐在長桌旁,麵前攤開著厚厚的球員評估報告和數據統計表。
斯圖爾特皮爾斯雙手交叉抵著下巴,目光如鷹隼般掃過最後兩個並排的名字,那是18人大名單上最後的懸念。
馬爾文索德爾vs李昊。
一場無聲的戰爭在會議室裡彌漫開來。
“我堅持索德爾。”
一位資深助教率先打破沉默,手指用力敲著桌上的數據,“1011、1112兩個賽季,英冠,69次出場,20球6助攻。這是實打實的、在英格蘭足球體係裡證明過的即戰力!先生們,我們要的是贏在當下,是奧運會獎牌,不是他媽的未來投資!”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地看向皮爾斯:
“那個龍國小子,李?是,他有點靈氣,偶爾能蒙一腳世界波。但他17歲!在多特蒙德一線隊踢了幾場?德國杯上了幾分鐘?他的身體對抗、比賽經驗、穩定性,哪一點能和索德爾比?我們沒必要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賭上一個寶貴的、能即插即用的前鋒名額!”
會議室裡響起幾聲附和的低語。
現實主義的考量永遠占據上風。
另一位戰術分析師推了推眼鏡,語氣緩和但立場同樣堅定:
“我理解對天才的期待。但李昊的位置模糊,他能踢邊鋒、影鋒,甚至實驗性地踢了邊後衛,但哪個是他的絕對主力位置?我們需要的是專精,是在固定戰術環節上能可靠執行的棋子。索德爾就是一個純粹的、高效的射手。而李昊……他更像一張彩票,先生們,奧運賽場不是刮彩票的地方。”
壓力似乎都傾瀉在了那個龍國名字上。
這時,負責球員聯絡和情報的助理教練清了清嗓子,他剛剛放下電話。
“我不同意。”
他的聲音平靜卻有力,“年齡從來不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否則吉格斯和貝拉米不會坐在這裡。我剛和尤爾根克洛普通過電話。”
這個名字讓會議室安靜了幾分。
“他對李昊的評價極高。”
他環視一周,緩緩說道,“‘那小子是個戰士,腦子比身體更快,他擁有的不僅僅是天賦,是一種渴望撕裂一切的氣質。’這是克洛普的原話。他明確表示,新賽季的多特蒙德一線隊,李昊會是他的重要輪換,甚至可能是奇兵。”
他頓了頓,看向皮爾斯:“頭兒,南安普頓青訓的馬克教練也回了郵件,他用‘堅韌不拔,技術全麵,擁有超越年齡的戰術執行力’來形容他。更重要的是,”
他加重了語氣,“對陣巴西隊那場,最後十五分鐘,是誰改變了局麵?是誰的傳球撕裂了防線?是李昊!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打破僵局的創造力!索德爾很好,但他是常規武器。而李昊……”
他停頓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說:
“……他可能是能為我們炸開一條血路的戰略級武器。”
最後一位支持李昊的教練補充道,目光掃過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同僚:
“我欣賞亞洲球員的一點就是,他們往往擁有我們許多球員缺乏的東西——絕對的紀律性、拚到抽筋也不放棄的奔跑、以及抓住機會就死死咬住的狠勁。李昊訓練有多拚,你們我都看在眼裡。他不是來觀光的,他是來吃肉的狼崽子!帶上他,我相信在某個關鍵時刻,他會回報我們的信任。”
會議室再次陷入沉默,隻有煙灰跌落的細微聲響。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皮爾斯身上。
皮爾斯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兩個名字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麵。
索德爾的數據很紮實,很安全。
李昊……像一團燃燒著不確定性的火焰,可能灼傷自己,也可能焚儘對手。
幾秒鐘後,他猛地抬起頭,眼神銳利如刀,斬斷了所有的猶豫。
“夠了。”他的聲音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討論結束。”
他拿起筆,在名單上李昊的名字上,用力地畫了一個圈。
“帶上李昊。”他斬釘截鐵地說道,目光掃過全場,“我願意為他下注。”
……
基地醫務室裡,消毒水的味道淡淡彌漫。
李昊趴在理療床上,歪著頭,竟然在等待隊醫的間隙裡沉沉睡去了。
連續的高強度訓練和巨大的精神壓力,讓他的身體達到了一個疲勞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