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5日,伊杜納信號公園球場,德甲第一輪,多特蒙德再次迎戰雲達不萊梅。
這個夏天最火的足球小將李昊,無疑是全場焦點。
南看台的巨幅tifo剛剛收起,山呼海嘯的助威聲仿佛還帶著上一場的餘溫。
所有人都期待著,這位17歲的天才少年能再次上演奇跡。
然而,足球場從不是童話世界,而是智慧的角鬥場。
雲達不萊梅的主帥杜特,為李昊量身定製了一套“鐵壁合圍”的戰術。
比賽一開始,李昊就感受到了與首輪截然不同的防守強度。
他每一次在左路拿球,麵對的都不再是單一的邊後衛。
身材高大、強壯如牛的右邊後衛格布雷塞拉西如同跗骨之蛆,第一時間貼身緊逼,用身體不斷擠壓他的空間。
而在塞拉西身後,那個留著金色短發、眼神冷靜的比利時年輕中場——凱文德布勞內,總會迅速內收,與塞拉西形成夾擊。
更可怕的是,後腰克萊門斯弗裡茨的經驗老道,他的站位總是恰到好處,隨時準備補防或切斷李昊與中路隊友的聯係線路。
“三人合圍”!不萊梅用近乎奢侈的防守資源,在左路為李昊築起了一道移動城牆。
“李昊今天踢得很困難啊,”解說席上,詹峻敏銳地發現了問題,“不萊梅對他的限製非常有針對性,幾乎是車輪戰,不讓他舒服拿球,更不讓他起速。”
張路指導點頭道:“嘿嘿,這就是德甲,你一亮相驚豔全場,對手馬上就會研究你。李昊現在麵臨的,是真正的聯賽考驗。”
李昊踢得極其掙紮,但也展現了他超強的個人能力。
他依然能憑借出色的球感和爆發力,在兩人的包夾下護住球權,甚至能用油炸丸子或急停變向,艱難地將球“摘”出來。
場麵上看,他依舊能完成突破,但所有的努力,都仿佛泥牛入海。
因為不萊梅的防守策略核心,並非一定要從他腳下斷球,而是成功地切斷了他與羅伊斯、萊萬之間的聯係。
他變成了一個孤立的“爆點”,一次次撞在銅牆鐵壁上,無法將個人的突破轉化為團隊的威脅。
多特蒙德的進攻,因此陷入了滯澀。
上半場第25分鐘,一次典型的對抗。
李昊左路背身接球,塞拉西用身體死死扛住他。
德布勞內迅速上搶,出腳快如閃電,直奔皮球!
“砰!”
李昊雖然護住了球,但德布勞內積極的衝搶讓他失去了平衡,兩人雙雙倒地。
裁判示意比賽繼續。
但下一刻,德布勞內迅速起身,並向地上的李昊伸出了手。
他的臉上沒有惡意,隻有對一次乾淨拚搶的專注。
李昊愣了一下,抓住對方的手站了起來。
兩人目光短暫交彙,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種對足球的純粹態度——是對手,但更是同類。
第38分鐘,角色互換。
不萊梅反擊,德布勞內在中路拿球推進,李昊全力回追,在禁區弧頂處,一記果斷的滑鏟將球破壞出邊線。
動作乾淨,但力量十足,德布勞內也被帶倒。
這一次,李昊主動伸手,將德布勞內拉了起來。
德布勞內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無礙。
這兩次超越比賽的互動,像兩顆火星,在激烈的對抗中擦出了微妙的火花。
一種頂尖球員間的相互認可,悄然滋生。
詹峻也捕捉到了這個細節:“哎,你看李昊和德布勞內,有點英雄相惜的意思了。”
儘管李昊拚儘全力,但整個上半場,多特蒙德的進攻雷聲大雨點小。
0比0的比分,冰冷地掛在記分牌上。
中場休息的哨聲,對李昊而言,像是一種解脫,又像是一種宣判。
他低著頭走向球員通道,汗水順著發梢滴落。
他內心充滿了鬱悶和不甘:“我踢得差嗎?在那種防守下,我還能把球控住,還能製造犯規,我已經做到了我能做的一切!為什麼進攻就是打不開?”
更衣室裡,氣氛凝重。
克洛普麵色嚴肅地進行戰術調整,當他的目光掃過李昊時,沒有任何解釋,沒有任何交流,直接宣布:“李,下半場你休息一下。佩裡西奇準備上場。”
這句話像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
李昊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錯愕和不解。
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但最終隻是用力地抿緊了嘴唇,默默地開始解開鞋帶。
他以為自己的努力和掙紮主帥都看在眼裡,卻沒想到換來的是一句冰冷的“休息”。
那種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挫敗感,像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了他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