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6日,英國倫敦。
清晨的霧氣尚未完全散去,陽光透過雲層,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層淡金色的外衣。
而位於倫敦西北部的溫布利大球場,已然開始蘇醒。
這座擁有標誌性拱門的足球聖殿,正靜靜地等待著傍晚時分,那場注定要載入史冊的歐洲巔峰對決。
此時,距離歐冠決賽開球還有整整五個小時。
在多特蒙德下榻的酒店醫療室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李昊赤裸著上身,左肩處纏繞著厚厚的繃帶,肌肉線條分明卻因緊張而微微繃緊。
首席隊醫正帶著兩名助手,對他受傷的左肩進行著最後一次,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次賽前評估。
超聲波探頭冰涼的觸感在李昊的肩關節處緩緩移動,連接著的顯示屏上顯示出複雜的肌肉和韌帶影像。
首席隊醫眉頭緊鎖,不時讓李昊做出一些輕微的外展、內旋動作。
“這裡感覺怎麼樣?”博士用手指按壓著李昊肩袖的關鍵點。
“嘶……有點酸脹,但能忍受。”李昊吸了口氣,如實回答。
“對抗呢?想象一下有人從側麵衝撞你這裡。”
李昊閉上眼,模擬了一下護球時肩膀發力對抗的感覺,一股清晰的刺痛感立刻傳來,讓他的嘴角不自覺的抽搐了一下。
“有刺痛,但……不算劇烈。”他睜開眼,眼神堅定。
詳細的檢查持續了將近半小時。
最後,首席隊醫摘下橡膠手套,表情嚴肅地看向李昊,又看了看一旁緊張得不停踱步的主帥克洛普。
“尤爾根,李,聽著。”博士的聲音低沉而清晰,“從醫學角度講,他的肩袖撕裂並未完全愈合,炎症也還存在。嚴格來說,他不適合參加這種級彆的激烈對抗。”
克洛普和李昊的心同時一沉。
“但是,”博士話鋒一轉,目光銳利地看向李昊,“如果僅僅是短時間出場,避免直接的、劇烈的肩部衝撞,並且……我是說如果,萬一在比賽中再次感到劇痛,必須立刻、無條件地下場。那麼,從風險可控的角度,我可以同意他進入比賽名單。”
他伸出三根手指:“上限三十分鐘。這是我能給出的最大承諾,也是我對你職業生涯負責任的底線。”
李昊重重地點頭,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一半。“我明白,博士。我會非常小心。”
克洛普也長長舒了一口氣,用力拍了拍李昊未受傷的右肩:“夠了,李!三十分鐘,足夠你改變世界了!”
儘管如此,當李昊獨自回到房間,嘗試做一些簡單的拉伸時,左肩那若隱若現的刺痛感,依舊像一根細小的毒刺,紮在他的心頭。
他對著鏡子,輕輕活動著左臂,內心暗自評估:“自我感覺還行……隻要不被野蠻拉扯,或者不做那種硬碰硬的對抗,應該能撐住。但護球、卡位時難免會有接觸,那一下下的刺痛,可能會影響我的技術和發力……”
這種對傷病不確定性的擔憂,與對登場改變比賽的極度渴望,在他心中激烈地交織著。
最終,在賽前提交名單時,克洛普做出了一個謹慎而大膽的決定:將李昊的名字,填在了替補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