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元宵佳節便熱熱鬨鬨地到了。
有人吃元宵,有人吃湯圓,有人吃餃子。
而能可,又吃元宵,又吃湯圓,又吃餃子。
此時,她的餐桌上擺放著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碗。
光是這湯圓,就有好多種,五花八門的,讓人眼花繚亂。
那有魚有蝦有海鮮的是張清越送來的,臘肉白菜芯豆腐丁餡的鹹湯圓是丁香送來的,草莓堅果餡的甜湯圓是時今送來的,泡麵湯圓是喬鸞送來的,色彩絢麗的雨花石湯圓是陳彎彎送來的……
對一個吃慣了芝麻餡、花生餡湯圓的人來說,以上這些湯圓就已經很讓人大開眼界了。
但所有這些,在蘇青的“作品”麵前,都不值一提。
看著那拳頭大的巨無霸餃子,能可瞳孔劇烈地震。
猶豫再三,能可拿起那巨無霸餃子,試探性地咬了一口。
第一口,她瞳孔微震——這餃子皮,居然能嚼出糯米的回彈?
第二口,她眉頭一跳,韭菜雞蛋味湧出,卻在麻辣紅油的襯托下香得離譜,她仿佛聽到腦海“嗡”地一聲巨響。
第三口,她嘗到那一層不知道什麼肉的肉餡,鹹鮮爆汁,混著麻到舌尖發顫的元宵芯,味覺係統當場癱瘓。
第四口,她閉上眼,感覺糯米皮、餃子皮、肉餡、韭菜、麻辣的元宵芯在嘴裡開交響樂,音節錯亂,卻莫名上頭。
第五口,她徹底放空,機械咀嚼,仿佛靈魂出竅看見食神站在雲朵上對著她高歌“你看這餃子,它又大又圓。”
吃完最後一口,她緩緩吐出兩個字:“……天才。”
這哪裡是食物?
這根本是碳水核彈。
誰能想到啊,餃子皮下藏著湯圓就算了,湯圓裡麵怎麼還能裹著元宵呢?
不知道的還以為元宵、湯圓、餃子約著去她肚子裡桃園三結義呢。
偌大一個元湯餃吃下去,三層碳水疊加,實在噎得慌,能可決定喝口湯壓壓驚。
一大口湯喝下去,她猛的低頭一看,卻見那碗裡飄著的居然是奶茶湯底,拿勺子一舀,地下居然還堆著芋圓和珍珠。
能可沉默片刻,抬頭望天,“我認識的這都是些什麼網友啊!”
元宵節對能可而言,就隻是比平日裡多吃了兩口湯圓的一天。
但對有些人來說,這可是盛大熱鬨的一天。
夜初張,一輪冰盤似的月剛爬上柳梢頭,城裡的燈霎時醒了。
千家萬戶的門前都懸著燈,或是圓如滿月的宮燈,或是疊成八角的樓燈,或是紮成鯉魚、仙鶴、白象的各色巧活。
年輕公子穿著錦袍,身後跟著三五仆從,施施然邁步街頭;閨秀少女戴著珠翠,由丫鬟攙著,興致勃勃的感受著這份熱鬨。
但更多的是尋常百姓,扶老攜幼,摩肩接踵,笑聲、叫聲、孩子的歡呼聲,彙成一片嗡嗡然的熱鬨。
街上的人,慢慢的就成了流不動的潮水。
街上最熱鬨的,當屬那猜燈謎的地方,燈謎架子底下圍著一大群人,仰頭揣摩著謎底。
最中央的高台上,懸著一盞花燈,那花燈仿佛不是被人掛上去的,而是自個兒生出了一片月光,輕盈地浮在了喧囂之上。
與其他的花燈不同,這花燈內部的燭火並非粗暴地四射,而是一絲絲透出來,暈染出一團柔和皎潔的光暈,仿佛將明月私藏在了其中。
它靜靜地亮著,不爭不搶,卻讓周遭所有描金繪彩、玲瓏剔透的花燈,霎時都成了陪襯。
雲蘇手裡拿著一個糖人,靜靜的站在燈謎架子底下,仰頭看著那盞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