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殿內,星圖自行運轉,流淌著前所未有的自然道韻。東皇太一立於星輝之下,黑袍依舊,高冠依舊,但那模糊麵容下透出的氣息,卻不再是之前的深邃莫測,而是帶著一種被徹底顛覆認知後的茫然與……一絲難以言喻的頹然。
他畢生追求的陰陽極致,掌控星辰命運的力量,在對方那輕描淡寫、卻直指本源的道韻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那不是力量的差距,而是道路的碾壓。他走在一條看似通往巔峰、實則可能越走越窄的崎嶇小徑上,而對方,早已漫步於雲端,俯瞰著整片天地。
沉默,在殿內持續了許久。隻有星辰運轉的微光,映照著兩人截然不同的身影。
最終,東皇太一長長地、仿佛歎息般地呼出一口氣。那口氣中,帶著他數百年來固執堅守的某種東西,碎裂的聲音。他緩緩抬起手,寬大的黑袍袖口中,一卷古樸的、非金非玉非帛、散發著滄桑悠遠氣息的卷軸,憑空出現。
那卷軸看似普通,但其上隱隱流動的符文,卻與穹頂星圖、與那冥冥中的星辰之力有著微妙的呼應。正是陰陽家至寶——黃石天書。
“此物……”東皇太一的聲音帶著一種乾澀與釋然交織的複雜,“於我,參悟數百載,已至瓶頸,再難寸進。或許……與道友有緣。”
他沒有再用“閣下”之類的稱呼,而是換成了更為平等的“道友”。這細微的變化,代表著他心態的根本轉變。他雙手托著天書,將其遞向淩霄。這個動作,對於執掌陰陽家、心高氣傲的他而言,無異於一種承認,承認自己的道路可能錯了,承認對方走到了他無法企及的高度。
淩霄目光落在那卷黃石天書上,神色依舊平靜。他並未推辭,伸手接過。指尖觸碰的刹那,便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龐大而古老的信息流,那是關於星辰軌跡、曆法演變、氣機流轉,乃至部分涉及此界本源規則的殘缺傳承。對於東皇太一而言,這無疑是至高無上的瑰寶,窮儘一生也難以完全參透。
淩霄神識微動,如同最精密的刻刀,瞬間便將天書內所有的信息瀏覽了一遍。其中的內容確實玄奧,很多地方甚至觸及了法則的邊緣,但正如他所料,殘缺得厲害,許多關鍵之處語焉不詳,甚至存在明顯的謬誤和強行解讀的痕跡,顯然是曆經歲月流逝或人為損毀所致。
“此物所載,乃上古遺澤,惜乎殘缺過甚,明珠蒙塵。”淩霄輕聲點評,仿佛在評價一件尋常的古物。他略一沉吟,並未立刻歸還,而是以指代筆,虛懸於天書之上。
隨著他指尖的移動,一縷縷精純無比、蘊含著“補殘圓缺”、“梳理法則”意境的淡金色道韻,如同擁有生命的靈墨,悄無聲息地滲入黃石天書之中。那些原本斷裂模糊的符文軌跡,在這道韻的滋養與引導下,開始自行延伸、補全,變得更加流暢自然;那些存在謬誤與強行解讀的地方,也被柔和地修正、理順,使其更貼近天地本來的規則。
同時,淩霄分出一縷神念,將他自身對“蒼龍七宿”能量本質的一些推演與感悟——並非具體的運用法門,而是指出其更可能是一種關乎天地氣運流轉與平衡的“樞紐”,而非單純用來掠奪和掌控的力量之源——化作一道清晰的信息流,直接印入了東皇太一的識海之中。
這個過程看似複雜,實則隻在電光火石之間完成。
淩霄將補全、修正後的黃石天書遞還給尚處於震撼與信息衝擊中的東皇太一。
“順天應人,感悟自然,方為大道正途。強求逆天,以術拘道,終是鏡花水月,徒勞無功。”他將之前的話語再次重複了一遍,這一次,卻如同帶著某種醍醐灌頂的力量,深深烙印在東皇太一的心神深處。
話音落下,淩霄的身影開始緩緩變淡,如同融入星輝之中,變得透明,最終徹底消失在觀星殿內,沒有留下絲毫痕跡,仿佛從未出現過。
殿內,隻剩下東皇太一一人,呆呆地捧著那卷仿佛煥然一新、散發著更加玄奧和諧氣息的黃石天書,腦海中回蕩著淩霄關於“蒼龍七宿”的全新解讀與他最後那句充滿道韻的話語。
他站立了許久,許久。時而低頭凝視天書上那些被補全的、充滿至理的道紋,時而抬頭仰望那自行運轉、道韻盎然的星圖,眼神中充滿了迷茫、震撼、思索,以及一絲……如同在無儘黑暗中行走了太久,終於看到遠方一絲微光的悸動。
他畢生的追求,似乎在這一刻,被徹底顛覆,又似乎……被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順天應人……感悟自然……”他喃喃自語,聲音在空曠的觀星殿內低回。手中的天書,變得前所未有的沉重,也前所未有的……充滿希望。
淩霄的這次來訪,未曾動武,未曾脅迫,僅僅是以道韻點化,以真知饋贈,卻比任何武力征服,都更加深刻地動搖了這位陰陽家首領的根基,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名為“道”的種子。
喜歡我在綜武修仙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綜武修仙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