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升前第三日,晨曦微露。
昆侖山腳下,那原本因無數人彙聚而顯得嘈雜鼎沸的巨大山穀,今日卻陷入了一種奇異的寂靜。人,比前幾日更多了。從山腰到穀底,黑壓壓的一片,一直蔓延到視線的儘頭,粗略看去,怕是不下十數萬眾。他們來自天南海北,身份更是天差地彆——有衣著華貴、被侍衛簇擁著的王公貴族;有風塵仆仆、眼神銳利的江湖客;有身著補丁、麵龐黝黑的農夫;有手持書卷、氣質儒雅的文人;甚至還有被父母抱在懷裡、睜著懵懂大眼睛的稚齡孩童。
此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齊刷刷地投向山穀中央那座臨時壘起、不過丈許高的簡易石台。石台之上,空無一人,唯有山風拂過,卷起細微的塵埃。
沒有宣揚,沒有儀仗,當第一縷陽光恰好越過東側的山脊,將金色的光輝灑滿山穀時,一道青衫身影,便如同自古便存在於那裡一般,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石台之上。
是淩霄。
他沒有散發任何迫人的氣勢,也沒有縈繞炫目的光華,隻是平靜地站在那裡,目光溫和地掃過下方那一片望不到邊際的人海。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在場每一個人的耳中,如同在耳邊低語:
“貧道淩霄,飛升在即。於此三日,開講大道,不論功法,隻言天地至理,人生智慧。有教無類,有緣者皆可來聽。”
話音落下,他便於石台上盤膝坐下,姿態閒適,如同與老友圍爐夜話。
“今日,便從這‘靜’字說起。”
他沒有引用任何艱澀的道藏經文,開口便是最樸素的言語。“世人皆求動,求進取,求變化,殊不知,動靜之間,靜為根本。心若浮躁,便如渾水,如何映照明月?身若奔忙不止,又如何看清腳下之路?”
他隨手從石台縫隙中拈起一片被風吹落的枯葉,置於掌心。“觀此葉,枯黃殘破,似無價值。然它曾沐浴春光,承受雨露,滋養樹木,最終歸於塵土,複育新生。其靜默一生,實則參與天地輪回。此便是靜中蘊含的生機,無為中之有為。”
他的話語,如同帶著某種奇異的魔力,直指人心。一個原本因長途跋涉而心浮氣躁的江湖漢子,聽著聽著,竟不知不覺地平靜下來,下意識地調整了自己有些散亂的呼吸。一個眉頭緊鎖、似被俗務纏身的官員,眼神漸漸放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淩霄娓娓道來,從“靜”說到“誠”,說到“取舍”,說到“因果”。他講述自然現象,引用市井故事,甚至偶爾穿插一些令人會心一笑的現代思維比喻,將深奧的哲理掰開揉碎,化入最平凡的生活點滴之中。
“……故,得失之間,莫要過於執著。今日之失,或許正是明日之得的根基。如同種地,你傾儘所有肥力,若不顧農時,不顧水土,急於求成,反而可能顆粒無收。順應天時,尊重其性,方是正道。”
人群中,一個卡在瓶頸多年、頭發都已花白的老武者,身軀猛地一震,眼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光芒!他苦苦追求剛猛霸道的真氣,卻始終無法突破,此刻聽到“順應天時,尊重其性”八字,如同醍醐灌頂!他猛地意識到自己一直試圖強行扭轉自身真氣的屬性,違背了其自然脈絡!他當即不顧場合,盤膝坐下,體內真氣按照一種全新的、更契合自身的方式緩緩運轉,那困擾他二十年的堅固瓶頸,竟在這一刻發出了細微的碎裂聲!
另一處,一個因家族巨變、心中充滿怨恨的年輕書生,聽著淩霄講述“放下執著,方能承載更多”的道理,聯想到自身遭遇,淚水無聲地滑落。那積鬱已久的憤懣與不甘,仿佛找到了一個宣泄的出口,隨著淚水流淌而出。他雖未立刻頓悟,卻感覺心頭那塊壓得他喘不過氣的巨石,似乎鬆動了一絲。
更多的人,則是感覺心境變得前所未有的澄明安寧。往日裡糾結的恩怨、追求的名利、麵臨的困境,在這宏大而親切的“道理”麵前,似乎都變得輕了許多。他們不一定能立刻突破修為,也不一定能立刻解決難題,但一顆焦躁迷茫的心,卻被悄然撫平,如同被清泉洗滌過一般。
第二日,第三日,人越來越多,山穀幾乎要被擠爆,卻秩序井然,落針可聞。
淩霄所講,愈發深入,觸及“生死”、“輪回”、“宇宙”、“本我”。他不再局限於具體事例,而是引導著眾人去思考存在的意義,去感受自身與天地的聯係。
三日講道,轉瞬即過。
當第三日的夕陽將天邊染成瑰麗的錦緞,淩霄停止了講述。他站起身,再次目光掃過下方無數張沉浸其中的麵孔,輕聲道:
“道,就在腳下,就在心中。無需外求,但向內觀。望諸位,日後能常懷此心,明辨是非,安寧喜樂。”
“講道已畢,諸位……散去吧。”
說完,他身影微微一晃,便如清風般消失在石台之上,仿佛從未出現過。
寂靜,持續了許久。
直到夕陽完全沉入山後,星子開始在天幕上閃爍,人群才仿佛大夢初醒。
沒有喧囂,沒有騷動。許多人依舊保持著聆聽的姿勢,久久不願離去。他們互相看了看,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相似的感動與收獲。
那三日之中,當場突破瓶頸者,不下百人;釋懷心結、淚流滿麵者,數以千計;而感覺心境澄明,如獲新生者,更是不可計數。
無數顆名為“道”的種子,已被播撒在這十數萬人的心田之中。它們或許不會立刻長成參天大樹,但必將在此後的歲月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言行舉止,影響著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這三日講道,沒有傳授一招一式,沒有賜予一丹一藥,卻為此界留下了最寶貴、最無法估量的精神道藏。其福澤,必將隨著這些聽眾的回歸與傳播,滲透到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惠及後世千年。
山穀中的人群,開始默默地、有序地散去。每個人離開時,都對著那空蕩蕩的石台,或躬身,或拱手,行上莊重的一禮。
夜空下,昆侖山靜謐無言,唯有那殘留的、若有若無的道韻,依舊在山穀間緩緩流淌,訴說著剛剛結束的、一場震撼心靈的智慧洗禮。
喜歡我在綜武修仙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綜武修仙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