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阿碧下了一局棋後,我對這位慕容家的才女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棋藝確實不錯,雖然比不上專業高手,但在普通人中已經算是很出色了。更重要的是,她下棋的時候專注認真,偶爾皺眉思考的樣子很可愛。
大師的棋藝真是精湛,阿碧收拾棋子的時候說道,小女子甘拜下風。
阿碧姑娘過謙了,你的棋藝已經很不錯了。我客氣地回答,而且下棋重在陶冶情操,勝負倒是其次。
大師說得很有道理。阿碧點點頭,然後看向段譽,段公子,您也會下棋嗎?
略懂一二。段譽謙虛地回答,不過在下更喜歡讀書寫字。
哦?段公子是讀書人?阿碧來了興趣,那您一定很有學問了。
不敢不敢,段譽擺擺手,在下隻是平時喜歡看些雜書而已。
我看著段譽謙虛的樣子,心裡有些好笑。這位大理世子可是個真正的書呆子,學問絕對不淺,但他總是很低調。
段公子太謙虛了,我笑著說道,我看你氣質儒雅,談吐不凡,肯定是個飽學之士。
師父過獎了。段譽有些不好意思,在下確實喜歡讀書,但比起真正的大學者,還差得遠呢。
那段公子都讀過什麼書?阿碧好奇地問道。
一提到讀書,段譽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
經史子集都有涉獵,他興奮地說道,《論語》、《孟子》、《詩經》、《易經》這些經典自然不必說,還有《史記》、《漢書》、《三國誌》等史書,以及各家諸子的著作。
哇,段公子真是博學!阿碧讚歎道,小女子雖然也讀過一些書,但比起段公子來差遠了。
哪裡哪裡,段譽連忙擺手,阿碧姑娘能夠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已經很了不起了。在下隻是死讀書而已。
看著他們兩個互相誇獎的樣子,我忍不住想起了現代的一些情況。在我那個時代,能夠熟讀經史子集的人已經很少了,大部分人都在忙著賺錢,很少有人靜下心來讀書。
段公子,在下有個問題想請教。我突然開口說道。
師父請說,在下知無不言。段譽很誠懇地回答。
你覺得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我問道。
這個問題讓段譽愣了一下,然後陷入了沉思。
讀書的目的...他慢慢說道,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在下覺得這種說法過於功利了。
那段公子認為呢?阿碧也很感興趣。
在下認為,讀書最重要的是明理。段譽認真地說道,通過讀書,我們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明白做人的道理,這比獲得什麼功名利祿要重要得多。
說得好!我忍不住拍手叫好,段公子的見解很深刻。
師父覺得呢?段譽謙虛地問道,您對讀書有什麼看法?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現代的一些教育理念。在我那個時代,人們更注重實用性,認為知識應該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貧僧認為,讀書不僅要明理,還要會用。我說道,古人的智慧固然珍貴,但我們也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怎麼個靈活運用法?阿碧好奇地問道。
比如說,我想了想,《孫子兵法》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軍事,在商業、人際交往等方麵也很有用。
師父說得很有道理!段譽眼睛一亮,在下以前隻知道死讀書,從來沒想過這樣靈活運用。
段公子太謙虛了,我笑著說道,其實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很多書中的道理。比如你待人接物的方式,就體現了儒家的仁義禮智。
師父這麼一說,在下確實有些明白了。段譽若有所思。
就在我們討論得熱烈的時候,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爭吵聲。
你這個臭書生,竟敢說我們粗俗!
就是,我們雖然是武夫,但也不是你能隨便羞辱的!
今天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聽到這些聲音,我們都停下了談話,朝聲音的方向看去。
隻見不遠處的樹林邊,三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正圍著一個瘦弱的書生。那個書生看起來二十多歲,穿著一身青衫,手裡拿著一把折扇,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
怎麼辦?阿碧有些擔心,那個書生好像遇到麻煩了。
我們去看看。我站起身來,不能見死不救。
段譽也立刻站了起來:師父說得對,我們應該去幫忙。
我們三人朝著爭吵的地方走去。走近一聽,原來是這樣的情況:
那個書生剛才路過這裡,看到三個大漢在喝酒猜拳,覺得他們太吵鬨了,就多嘴說了一句。結果惹怒了這三個大漢,現在正要教訓他。
幾位壯士,有話好說。我走上前去,何必為了一點小事就動手呢?
哪裡來的小和尚?其中一個大漢不耐煩地說道,少多管閒事!
這位兄台,段譽也上前勸道,大家都是出門在外的人,何必為了一句話就結仇呢?
另一個大漢冷笑道,你們是這個臭書生的朋友吧?既然來了,那就一起挨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來這三個人是不講道理的粗漢,光靠勸說是不行了。
幾位,我最後嘗試一次和平解決,如果你們願意放過這位書生,貧僧願意賠償一些銀兩,就當請幾位喝酒了。
哈哈,還想用錢收買我們?為首的大漢大笑道,今天不給這個臭書生一點教訓,我們就不姓王!
既然和平解決不了,那就隻能動手了。不過這次我不打算展示太強的武功,免得太過張揚。
段公子,阿碧姑娘,你們後退一點。我輕聲說道。
師父小心!段譽擔心地說道。
三個大漢一起朝我衝了過來,我運用淩波微步輕鬆地閃避開來,然後用少林拳法反擊。雖然沒有使出全力,但對付這三個普通的武夫還是綽綽有餘的。
幾個回合下來,三個大漢就被我打得趴在地上起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