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辰陽、蕭胖子與付永濤圍成半圈,周明川單膝跪地,戰術手電筒的光束如利劍劈開黑暗,在地圖上勾勒出蜿蜒的逃生路線。四人低聲商議後,一個決斷迅速達成:輪流背負張孝軍,以簡易擔架作為應急備用。周明川將戰術繩索與枯枝捆紮成擔架,粗糙的枝椏在他掌心留下道道紅痕,卻無人言語,唯有呼吸聲沉重如山。
行動開始,方辰陽率先蹲下身,脊背繃如弓弦。張孝軍伏上他的肩頭,老兵的氣息拂過他耳畔:“小子,你這背脊的硬度,倒像塊淬過火的生鐵啊。”方辰陽喉頭動了動,汗水沿著脖頸滑落,滲入作戰服的領口:“首長,您小心點,前麵那段陡坡需得伏低身子。”他話音未落,已如猿猴般攀上斜坡,靴底在濕滑的苔蘚上犁出兩道深痕。
蕭胖子接替時,圓臉上擠出一絲苦笑,肥肉隨著顛簸微微顫動:“首長,您這分量可比咱們平時訓練時的負重沉多了。”張孝軍倚在他寬闊的背上,目光掃過三人汗濕的背影,嗓音沙啞如砂紙:“付永濤,你右肩的舊傷可還撐得住?”付永濤正彎腰調整擔架繩索,聞言抬頭,嘴角勾起一抹自嘲:“老傷疤了,咬咬牙還能扛。”
隊伍在嶙峋山脊間穿行,張孝軍始終閉目養神,卻將每人的呼吸節奏、步伐頻率刻入腦海。待方辰陽再次輪換背負時,他忽然開口:“你剛入大學就入伍······怎麼,大學裡沒尋個對象?”方辰陽脊背一僵,腳步險些踏空,幸而被周明川及時扶住。他喉結滾動,耳尖泛起微紅:“報告首長,沒空想這些。”蕭胖子在旁憋笑憋得臉漲如豬肝,終於忍不住插嘴:“看到沒?這明顯就是老丈人挑女婿的節奏!”付永濤亦附和,沙啞的笑聲在山穀中回蕩:“沒錯,就是這個味。”
張孝軍卻未嗬斥,反是嘴角微揚,目光如炬穿透夜色:“小子,等你到集合點,也算你小子沒辜負這身軍裝。”方辰陽胸腔裡湧起一股灼熱,汗水混著笑意滾落:“首長,等到了安全區,我給您唱段軍歌提神!”眾人齊聲應和,笑聲與喘息聲交織,竟在生死間隙裡織出一張緊繃卻溫暖的網。
行至一處陡坡,方辰陽忽覺背上重量一沉,張孝軍的聲音貼著耳畔響起,帶著老兵特有的沙啞:“小子,你的格鬥技術可不是一個列兵該有的水準,是你教官教你的?”方辰陽喉頭動了動,腳步卻未停,聲音裡摻著喘息:“報告首長,是的。我們教官可嚴了,要是有人不按照他說的做,輕則全體俯臥撐,重者十公裡負重越野——那訓練,簡直沒日沒夜。”他話音未落,足尖已點住一塊凸起的岩石,整個人如猿猴般攀上斜坡,張孝軍和藹可親的問著:“你的格鬥技術也就是剛入特種兵門坎水準,要不是我傷了腿,怎麼可能讓你小子製住我。”方辰陽笑著道:“是是是,我怎麼可能是首長的對手,是首長讓著我的。”張孝軍話鋒一轉,嗓音裡多了幾分調侃:“嘿,你小子,老子要是把絕技拿出來,全軍沒一個敢不服的。你居然不信?要不要教你兩招,讓你感受感受?”
方辰陽心中一動,深知特種兵圈子裡的規矩——有些人的絕技如命根子,輕易不示人。他餘光瞥見周明川欲言又止的神情,想起此前閒聊時周明川提及的張孝軍傳奇:此人曾單槍匹馬端掉毒梟老巢,徒手格殺十三名雇傭兵,一雙鐵掌能劈碎三寸厚木板……思及此,他故意激將道:“首長,彆光說不練呢。要不您老現在就教教我?”話音未落,梁治河突然喝道,聲音如驚雷炸響:“方辰陽!首長和你客氣呢,彆不識好歹!”他語氣淩厲,眉峰擰成兩道黑線,戰術手套緊攥成拳,指節泛白。
張孝軍突然臉色一緊,輕斥著梁治河:“哎,治河,開玩笑呢,沒必要上綱上線的。”梁治河喉頭滾動,僵在原地,戰術手電筒的光束在掌心微微顫抖。方辰陽心頭掠過一絲歉意,正欲開口緩和,張孝軍卻拍了拍他的肩頭,嗓音複又柔和:“小子,老子這腿要是沒傷,今兒非讓你見識見識‘龍之手’不可——那招數,當年可是讓境外雇傭兵聞風喪膽的。”他頓了頓,目光投向遠處蜿蜒如銀蛇的溪流,聲音裡摻著幾分悵然:“不過現在嘛……等安全了,若你有興趣,老子倒可以拆幾招給你瞧瞧。”
方辰陽一聽那名字就是霸氣,什麼小說中的龍爪手,電影中的龍之吻,那都是絕技啊,這個龍之手想必也是非常牛x的那種,好不掩飾自己的貪婪:“首長,彆啊,擇日不如撞日,你就教教我吧!”“吆喝,你小子也有虛心求教的一天啊,好看在你這麼上進的份上,教你兩招,但是不能透露給彆人,知道嗎?”張孝軍心裡甭提多高興了,這個徒弟很不錯,和自己的口味。於是就小聲的給方辰陽講解了龍之手的來源。
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浩瀚星海中,脊柱被賦予了超凡脫俗的象征意義。古人以“龍骨”稱之,將這條貫穿身體的脊梁與華夏圖騰“龍”緊密相連。龍,乃九霄之上的神獸,象征著無堅不摧的力量與至高無上的尊貴;骨,則是大地深處的基石,承載著萬物生長的根基與生生不息的韌性。脊柱,正是這般融合了龍之威儀與骨之堅韌的存在——它不僅是血肉之軀的支柱,更如一條潛藏於體內的靈龍,蜿蜒盤踞,托舉著生命的能量與活力,在經脈間流轉不息,在筋骨中蓄積雷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提及“龍爪手”,其威名早在明代便已震爍武林。弘能法師,這位身披袈裟的武僧,以一手精妙絕倫的龍爪手名震江湖。傳說他出手如龍爪探海,剛猛絕倫,指尖所至,抓樹則木屑紛飛、留痕如刻,抓肉則洞穿肌理、血痕如篆。其招式之淩厲,似能撕裂虛空,令對手肝膽俱裂。時光流轉至近代,佛門高僧少林海燈法師更將龍爪手發揚光大,其技藝之精湛,名揚四海,引得無數武者心生敬畏,海外亦聞其威名。早年間,張孝軍曾有幸隨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親赴少林,得見海燈法師的風采。法師慈悲中暗藏鋒芒,一爪揮出,似有龍吟破空,石柱應聲崩裂,碎屑如雨。那一幕,如驚雷劈入張孝軍心間,令他徹夜難眠,輾轉求教。法師感其誠,遂傳授一招半式,並點化道:“龍爪在手,貴在悟骨。”此言如禪機,在張孝軍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歸隊後,張孝軍終日苦思,將龍爪手之剛猛與人體骨骼之精妙融為一體。他深知,脊柱如山脈,支撐著軀乾,更如靈龍之脊,貫通全身氣血。若以特殊手法精準抓住某節脊柱骨,便如扼住龍脈之咽喉,可瞬間截斷氣血,致人癱軟,甚至危及性命。他夜以繼日研習解剖圖譜,將每一節脊椎的位置、形態、關節銜接刻入骨髓,又在沙袋、木樁上反複演練,指尖磨礪出血痕,掌心結出厚繭。最終,他融龍爪手之形、脊柱骨之理、戰場搏殺之需,創出一套驚世技法。此技初成,恰逢一位偉人視察,見其出手如龍,製敵於瞬息,又因其依托脊柱之奧秘,遂欣然賜名——“龍之手”。自此,這融合了古老智慧與鐵血鋒芒的絕技,在特種兵序列中相傳,成為震懾敵膽的無上秘技。
龍之手,不僅是一招一式,更是中華武魂與軍事智慧的結晶。它承載著脊柱如龍的圖騰信仰,凝聚著龍爪手千年的剛猛精髓,更烙印著張孝軍這般鐵血戰士對勝利的極致追求。當這雙手探出,便如一條蟄伏的靈龍驟然昂首,以筋骨為兵,以氣血為刃,在瞬息之間,改寫戰局。
聽完張孝軍對“龍之手”的述說,方辰陽心中燃起熾烈的向往,眼中迸射出灼灼光芒。他口中溢出的奉承之言如春江奔湧,滔滔不絕,既有對絕技的傾慕,亦暗含對前輩的殷勤。張孝軍凝視著眼前這棵亟待雕琢的“好苗子”,心中喜愛更甚,終是難抵那份惜才之情。他悄然壓低嗓音,將“龍之手”的精妙要訣,如授秘寶般細細拆解給方辰陽。那些字句仿若一粒粒金沙,被張孝軍以經驗之篩,濾去雜質,隻留最純粹的技藝精髓,悄然落入方辰陽求知若渴的耳廓。
一旁,梁治河卻如墜冰窟,嫉妒的火焰在眼底灼燒,恨不能將方辰陽焚成灰燼。他緊握的拳頭指甲深陷掌心,指節泛白如骨。那“龍之手”意味著什麼?那是特種兵序列中至高無上的榮譽勳章,是精英中的精英方能觸碰的禁術!他曾如朝聖般求爺爺告奶奶,輾轉托人,隻盼能得一絲機緣,卻終是石沉大海。而方辰陽,這個看似輕飄飄的毛頭小子,竟這般輕易便摘取了那懸於雲端的秘技。
喜歡我是特種兵之英雄無名請大家收藏:()我是特種兵之英雄無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