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庚沒有理會會議室裡的緊張氣氛。
他深吸一口氣,拉動了弓弦。
“咿呀——”
一聲悠長而蒼涼的二胡聲,在會議室裡響起。
這聲音,不再是之前鬼哭狼嚎般的《引魂調》。
沒有激烈的起伏,沒有華麗的技巧。
就簡單的音符流淌著。
王主任在聽到這琴聲的瞬間,微微放鬆了一些。
他從小耳濡目染古琴,對傳統音樂的鑒賞能力,遠超常人。
他能聽出,這琴聲裡蘊含著對生命的感悟。
他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著。
在他的腦海裡,仿佛浮現出了一幅畫麵。
古老的豐都城。
一位白發老人,坐在城樓上,手持二胡奏響。
琴聲訴說著人世的無常,生命的短暫。
沒有一絲“怪力亂神”,沒有一點“低俗獵奇”。
純粹,簡單。
一曲終了。
高長庚放下二胡。
會議室裡,所有人都還沉浸在那悠揚的琴聲中,無法自拔。
王主任緩緩地睜開眼睛。
他看著高長庚,眼神裡多了一絲敬意。
“老先生,您……您這琴聲,深得古韻。請問您師從何人?”
王主任的語氣,變得溫和了許多。
“老朽無師自通,隻是撫司一脈,代代相傳。”高長庚平靜地說道。
“撫司?”王主任疑惑地重複了一句。
“撫司,是古代豐都,掌管陰陽秩序的機構。”吳邊適時地解釋道,“高大掌櫃,就是這一脈的,最後傳人。”
“我們這次‘迎請判官’的儀式,就是想借高大掌櫃之手,複原這失傳已久的古老儀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豐都,獨特的‘撫司文化’。”
吳邊說完,又補充了一句。
“王主任,我們認為,真正的‘雅正’,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迎請判官’,並非宣傳封建迷信。它所表達的,是對秩序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善惡有報的樸素道德觀。”
“這也最值得傳承的部分”
王主任看著吳邊,又看了看高長庚。
他不得不承認,吳邊的這番話,以及高長庚的琴聲,確實觸動了他。
他自詡對傳統文化有深入研究,卻從未想過,可以將“撫司”文化與現代價值觀,如此巧妙地結合起來。
王主任沉吟了片刻,端起了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
“吳邊同誌,你說的,有些道理。”
王主任的語氣,雖然依舊嚴肅,但明顯緩和了許多。
“不過,光憑一首二胡曲,和幾句空泛的理論,還不足以打消我的疑慮。”
他放下茶杯,目光再次落在吳邊身上。
“你們的‘百鬼夜行’,還有那個‘迎請判官’,這些聽起來就有些‘怪誕’的形式,到底要如何確保,它不會走偏?不會變成一場真正的‘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