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上,鴉雀無聲。
上百名市民,就那樣靜靜地站著望向公安局大樓。
他們沒有過激的行為,沒有喧嘩的口號。
但這種沉默,卻比任何聲嘶力竭的呐喊,都更具力量。
人群的最前方,劉文海雙手高高舉著那幅公臉譜。
他身後是他那群老夥計。
紮紙人的張大爺,舉著一個新紮的鐘馗像。
吹嗩呐的李師傅則抱著他的樂器。
旁邊是豐都漢服社的幾十個年輕姑娘。
她們穿著素雅的漢服,手裡捧著一束束花安靜地站著。
更遠處,還有縣老年活動中心的大爺大媽,附近小學的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甚至還有幾個穿著道袍,聞訊趕來的年輕道士。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身份各不相同。
但此刻,他們都為了同一個目的聚集在了這裡。
何立行站在窗邊,看著樓下這一幕。
“這……這是吳邊搞的鬼?”
何立行下意識地想道。
但很快,他又否定了這個想法。
吳邊或許能煽動輿論,但他絕對沒有這麼大的號召力,能讓這麼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自發地聚集在這裡。
“何局……”
身邊,傳來他最信任的副手,老張的聲音。
老張是和何立行一起,從基層乾上來的老搭檔,兩人共事了十幾年,關係亦師亦友。
“您看這……”老張的臉上,也滿是震撼。
何立行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看著樓下。
“我剛才下去問了一下。”老張低聲說道,“帶頭的,是縣川劇團退休的臉譜畫師,叫劉文海。他說,他們不是來鬨事的,他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表達一下對您的敬意,希望您能……‘順應民心’。”
“順應民心……”何立行咀嚼著這四個字。
“老何啊,”老張歎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你心裡的疙瘩。你覺得,這是不務正業,是拋頭露麵。”
“可是,你想過沒有。為什麼吳邊那個年輕人,會第一個想到你?為什麼這些老百姓,會這麼擁戴你?”
“因為在你身上,有他們現在,最稀缺也最渴望的東西。”
“那是什麼?”何立行下意識地問道。
“是‘信’。”老張一字一句地說道。
“是老百姓,對你這個人,無條件的信任。”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流量明星可以一夜塌房,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也可能晚節不保。大家已經不知道,該去相信誰了。”
“而你,何立行,二十年如一日,紮根在這裡。你鐵麵無私,你剛正不阿,你嫉惡如仇。你身上,有老百姓心中,對於‘公平’和‘正義’,最原始,也最樸素的想象。”
老張指著樓下的人群。
“他們今天來,不是在求你,去演一個‘判官’。”
“他們是在告訴你,在他們心裡,你早就是了。”
“他們隻是希望,你能借著這個機會,站到一個更大的舞台上,把你所堅守的,你所代表的那份‘正氣’,告訴更多的人。”
“這,或許也是你的另一種‘職責’。”
職責……
是啊,他一輩子,都在談職責。
打擊犯罪是職責。
保護人民是職責。
那麼,回應人民的期盼,傳播法治的精神,難道就不是職責嗎?
一股從未有過的,複雜的情感,湧上了他的心頭。
那不是被逼迫的憤怒,也不是被算計的無奈。
而是一種,被人民深愛著,被人民需要著的,沉甸甸的幸福感。
他感覺自己的眼眶,有些發熱。
他深吸一口氣,轉過身,對老張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