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評委席上,王主任激動地站了起來,用力地鼓掌。
這才是他想看到的文化與現實的結合!
高台上。
何立行待掌聲稍歇,緩緩展開了手中的那卷“詔書”。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生在世,如露如霜……”
那篇融合了傳統道德與現代法治精神的“勸世文”,從他的口中,一字一句地,傳遍了整個夜空。
當他念到最後那句時,他放下了詔書,目光如電,直視鏡頭。
“詔書已頒,天機已現。玉璽之蹤,藏於此間。”
“欲尋其秘,先解其言:”
“‘奈何橋上歎奈何,三生石旁定三生。若問鬼王歸何處,且向望鄉台上尋。’”
這首作為線索的詩,被他念得,充滿了懸念和神秘感。
“此鬼王首詔!”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話音落下。
他將手中的詔書,高高舉起。
廣場上所有的燈光在這一刻全部彙聚到了那卷詔書之上。
山頂煙花升騰,照亮了整片夜空。
“百鬼”再次齊齊躬身。
嗩呐聲衝天而起。
這一刻儀式達到了最高潮!
整個網絡,徹底沸騰!
“迎請判官”儀式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迎請判官”儀式的巨大成功,為“尋找鬼王玉璽”活動拉開了一個完美的序幕。
第二天一早。
整個豐都縣就陷入“尋寶”熱潮中。
何立行宣讀的那首線索詩:
“奈何橋上歎奈何,三生石旁定三生。若問鬼王歸何處,且向望鄉台上尋。”
成為了所有人爭相破解的謎題。
鬼城名山景區人滿為患。
奈何橋、三生石、望鄉台這三個標誌性的景點,更是被圍得水泄不通。
遊客們拿著手機,對照著詩句,在景點周圍一寸一寸地尋找著可能存在的下一條線索。
整個豐都古城變成了一個沉浸式劇本殺現場。
遊客們不再是走馬觀花的看客。
他們變成了參與故事的解謎者。
他們穿著租來的漢服,拿著任務卡,三五成群地,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
豐都的旅遊收入,在短短幾天內,翻了好幾番。
酒店、餐飲、交通、文創產品……所有的相關產業,都被徹底盤活了。
劉主任每天看著報上來的數據,嘴巴都笑得合不攏。
他現在看吳邊已經不是看“福星”了,簡直是看“財神爺”。
而吳邊的團隊也在這場熱潮中迎來了全麵的升級。
他們不再是那個隻有幾個人的草台班子。
在劉主任的協調下,縣裡給他們,批了一整層,位於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寫字樓,作為“鬼王玉璽項目指揮中心”。
人員,也從最初的幾個人,擴充到了幾十人的專業團隊。
下設策劃部、宣傳部、執行部、後勤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