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的修建如火如荼,每日都有新的路段被灰色的、堅硬的路麵覆蓋,引得無數百姓圍觀驚歎,沈逸“沈青天”的名號愈發響亮,甚至開始向周邊縣府流傳。但沈逸並未滿足於此,他深知,路修得再好,若百姓肚皮填不飽,一切皆是空中樓閣。
糧食,才是根本。
這一日,沈逸召集了縣衙核心人員以及幾位被特意請來的、在農事上頗有經驗的老農,地點就設在縣衙後院那片被他劃為“試驗田”的空地上。寧清漪、柳書瑤、趙虎、陳書吏等人皆在場。
空地的一角,之前種下的那批係統兌換的土豆種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料主要由芸娘和幾個招募的農婦負責),如今已到了收獲的時候。植株葉片有些已經開始枯黃。
“諸位,”沈逸指著那片看似平平無奇的田地,“今日請大家來,是見證一種新的糧食作物,我稱之為‘土豆’,或稱‘馬鈴薯’。”
老農們互相看了看,眼中滿是疑惑。他們種了一輩子地,粟、麥、稻、黍都認得,卻從未聽說過什麼“土豆”。
“沈大人,此物……真能當糧食?”一位滿臉溝壑的老農忍不住問道,語氣中帶著善意的懷疑。他們感激沈逸為民做主,但在祖輩傳下的經驗麵前,依舊保持著謹慎。
沈逸自信一笑:“能否當糧,產量如何,挖出來一看便知。”
他親自拿起一把特意讓鐵匠打製的、類似鋤頭但更輕便的工具,走到一株土豆前,在眾人好奇的目光注視下,小心翼翼地將植株周圍的泥土刨開。
隨著泥土被翻開,露出了埋藏在根須下的塊莖。一個,兩個,三個……大大小小,黃皮滾圓的土豆,如同變戲法般被沈逸一個個從土裡撿出來,放在旁邊的竹筐裡!
一株!僅僅一株!就挖出了七八個比拳頭略小的土豆,加起來怕是有兩三斤重!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這……這是什麼神仙作物?!一株就能結這麼多果實?!
沈逸沒有停手,示意幾個衙役一起,將這一小片試驗田的土豆全部挖出。
當所有的土豆都被收集到幾個大竹筐裡,堆得像小山一樣時,現場一片死寂,隻剩下粗重的喘息聲。
這一分地約66平方米)不到的試驗田,收獲的土豆,粗略估計,竟有近三百斤!折算成畝產,便是接近三千斤!這在這個畝產粟米不過兩三百斤的時代,簡直是天文數字!是神跡!
“天……天爺啊……”那位之前質疑的老農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顫抖著撫摸竹筐裡沉甸甸的土豆,老淚縱橫,“這……這是神仙賜下的糧種啊!畝產三千斤!三千斤啊!咱們青嵐縣,以後再也不會餓死人了!”
其他老農也紛紛跪倒,對著土豆,更是對著沈逸叩拜起來。
趙虎、陳書吏等人也是震撼得無以複加。他們知道沈逸手段通神,卻沒想到連農事都能點石成金!畝產三千斤的糧食?這消息若傳出去,足以震動整個大慶朝堂!
寧清漪看著那堆積如山的土豆,又看看身邊淡定自若的夫君,心中湧起難以言喻的自豪與柔情。她輕聲道:“夫君,此物……真乃救世之神物。”
柳書瑤更是雙眼放光,瞬間計算起了經濟價值和社會影響,激動得指尖都在發顫。
【叮!成功展示高產作物“土豆”,引發農業領域巨大震撼,聲望+500!】
【叮!接收到來自老農及在場人員的信仰級感激與崇拜,聲望+300!】
聲望值飆升至【1936】點!
沈逸扶起跪拜的老農,朗聲道:“諸位請起!此非神物,乃是海外傳來之良種,恰逢其會,由本官引入而已。從今日起,縣衙將大力推廣此物種植!所有參與開荒之農戶,首批土豆種子,由縣衙無償借貸!待收獲後,再歸還同等重量的種子即可!”
他當場宣布了土豆推廣政策,並讓老農們親自品嘗了芸娘用新收獲的土豆做的簡單食物——蒸土豆和土豆湯。那軟糯的口感和飽腹感,徹底征服了所有人。
“好吃!頂餓!”
“有了這個,再碰上災年也不怕了!”
老農們激動得語無倫次。
土豆的橫空出世,如同在青嵐縣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其帶來的希望和衝擊力,甚至超過了水泥路。民心和士氣,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解決了糧食問題的遠景,沈逸又將目光投向了未來——教育。
青嵐縣文風不盛,識字者百中無一,這嚴重製約了發展。無論是推廣新技術,還是培養基層管理人才,都需要識字明理之人。
他將這個想法與寧清漪商議。寧清漪出身書香門第,對此極為讚同,甚至主動請纓。
“夫君,教化育人,乃百年大計。清漪不才,願為夫君分憂,主持這學堂之事。”寧清漪目光堅定,她發現自己越來越享受這種參與建設、實現價值的過程。
沈逸欣然應允。寧清漪沉穩細膩,知書達理,確實是主持蒙學的最佳人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很快,縣衙旁邊一處被抄沒的王朗黨羽的宅院被清理出來,掛上了“青嵐縣蒙學堂”的匾額。沈逸再次動用聲望,兌換了《三字經》、《千字文》等基礎蒙學教材的雕版印刷技術簡化版,消耗150聲望),並讓工匠連夜趕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