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走了。
帶著沈逸精心準備的、不算輕薄但也絕不算厚重的“程儀”,帶著對青嵐縣土豆產量的“初步核實”他親自抽查了幾個村莊,親眼看到了堆積的土豆和農民臉上真切的笑容),更帶著一份心情複雜、語焉不詳的巡察報告,在一隊巡檢司兵丁“禮貌”的護送下,離開了青嵐縣。
他沒有拿到最想要的水泥和鋼鐵核心技術,但沈逸承諾的“試點合作”與優先供應,以及那實實在在、無法作偽的民生改善景象,也讓他無法輕易寫下不利的評語。最終,他選擇了最符合官場規則的做法——將所見所聞客觀記錄,重點突出土豆的祥瑞和民生改善的政績,對水泥鋼鐵等技術則模糊處理,留給上官自行判斷。這既不得罪可能背景深厚的沈逸,也為自己留足了轉圜餘地。
送走了這位心思深沉的上官,青嵐縣上下都鬆了一口氣,但沈逸卻並未感到絲毫輕鬆。他知道,胡惟庸的到來隻是一個信號,意味著青嵐縣這塊曾經的“不毛之地”,已經正式進入了更高層級視野。未來的挑戰,隻會更多,更複雜。
“夫君,胡巡察使雖已離去,但州府乃至更上層的目光,恐怕不會輕易移開。”書房內,寧清漪一邊為沈逸研磨,一邊輕聲說道,眉宇間帶著一絲隱憂。她出身官宦,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
沈逸放下手中的《基礎水利工程圖解》剛剛消耗300聲望兌換),目光沉靜:“清漪所言極是。胡惟庸不過是探路石子。我們展現出的東西,足以讓一些人眼紅,也讓一些人警惕。所以,我們必須在他下次到來,或者更厲害的人物到來之前,讓青嵐縣的根基,打得足夠深厚,深厚到讓他們即便想動,也要掂量掂量代價!”
他的話語中帶著一股斬釘截鐵的力量。外部壓力非但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激起了他更強烈的鬥誌。
“深根固本”,成了青嵐縣下一階段的核心戰略。
首要任務,依舊是農業。土豆雖好,但不能作為唯一的口糧。沈逸下令,在推廣土豆的同時,必須保證傳統粟、麥的種植麵積,並開始嘗試係統性地推廣他在係統中找到的輪作、套種等增產技術。同時,他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關鍵的水利。
青嵐縣並非沒有水源,西山溪流和幾條季節性的河流是生命線。但以往缺乏有效管理和修繕,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抗旱防澇能力極弱。
沈逸召集了陳書吏和幾位老河工,攤開了那本《基礎水利工程圖解》。
“諸位請看,”沈逸指著圖紙上幾種簡易有效的水利設施,“我們需在西山溪流上遊,擇合適穀地,修建水庫、塘壩,蓄水以備旱時。對境內主要河道,需疏浚淤泥,加固堤岸,開挖引水渠,構建灌溉網絡。還要在低窪易澇處,開挖排水溝……”
他結合圖紙和青嵐縣實際地形,提出了一個初步的水利建設規劃。修建水庫可以調節水量,保障工農業用水和部分居民飲水;疏浚河道、加固堤岸能防範洪水;而遍布田間的灌溉渠係,則是糧食穩產高產的命脈。
老河工們看著那些結構巧妙、卻又並非遙不可及的示意圖,眼中放光,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陳書吏更是激動不已,若能建成此等水利,青嵐縣將真正告彆靠天吃飯的曆史!
“大人!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偉業!下官願立軍令狀,定當竭儘全力,督造水利!”陳書吏躬身請命,他感覺自己的人生價值在這日新月異的青嵐縣得到了最大的實現。
“好!”沈逸拍板,“此事便由你總負責,工房全力配合,招募民夫,以工代賑,即刻開始勘測選址,先行修建幾處示範性的塘壩和引水渠!”
農業與水利是根基,而工業則是脊梁。西山工業區在胡惟庸走後,非但沒有放緩,反而在沈逸的授意下,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與深化。
鋼鐵工坊在積累了足夠經驗後,開始建造第二座、第三座小型高爐,並嘗試冶煉不同成分的鋼鐵,以適應兵器、農具、工具等不同需求。沈逸甚至開始讓工匠們摸索著打造一些結構更複雜的金屬構件,為未來更高級的機械製造打下基礎。
水泥工坊也在擴大產能,不僅要滿足築城和水利建設的天量需求,沈逸還開始規劃利用水泥和本地石材,建造更加堅固耐用的公共建築,如新的縣衙、倉庫、乃至未來的學院。
此外,基於充足的煤炭和初步的化工知識係統提供基礎),沈逸指示成立了“青嵐化工作坊”,開始小規模嘗試從煤焦油中分離提取一些基礎化工產品,如焦油、瀝青等,用於防水、防腐和未來的道路鋪設。
工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對技術人才的巨大需求。沈逸深知,光靠他和係統灌輸給少數工匠是遠遠不夠的。他將蒙學堂的“工技科”獨立出來,升格為“青嵐技術傳習所”,由經驗豐富的老工匠和有理論基礎的如沈逸偶爾授課)人員擔任教員,麵向全縣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礎或有工匠潛質的年輕人,係統學習識圖、材料、基礎力學、乃至簡單的機械原理。這是他為青嵐縣工業化儲備的人才搖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這一切有條不紊推進的同時,沈逸也沒有忘記軍事力量的錘煉。趙虎和蘇小蠻成了最忙碌的人之一。
巡檢司的換裝已經完成大半,清一色的青嵐鋼刀和長矛,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寒光。沈逸不僅要求他們練習個人武藝和戰陣配合,更開始傳授一些基礎的偵察、反偵察、野外生存乃至土木作業挖掘工事)的知識。他甚至在一次校場演武中,親自演示了如何利用地形、煙塵、聲響進行戰術欺騙,讓趙虎等軍官大開眼界,對這位文官出身的縣令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蘇小蠻的女子偵察隊也擴大了規模,並正式命名為“青鸞衛”。她們不僅負責城內治安巡查、重要工坊的暗中警戒,更在蘇小蠻的帶領下,開始進行高強度的野外拉練和潛伏訓練,足跡遍布青嵐縣周邊的山嶺溝壑,繪製出了遠比官府舊圖更為精確的周邊地形圖,成為了沈逸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奇兵。
整個青嵐縣,如同一個巨大的、精密運轉的鐘表,每一個齒輪都在為著共同的目標而轉動。物質的積累,技術的進步,人才的培養,武力的提升,這一切都在悄然而堅定地進行著。
然而,在這片欣欣向榮之下,沈逸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知道,發展的速度越快,內部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也越大。利益的重新分配,新舊觀念的衝突,管理能力的瓶頸,都可能成為潛在的隱患。
這一日,柳書瑤向他彙報了一個情況:隨著工坊規模的擴大和商貿的活躍,縣內開始出現了一些小的摩擦,比如工坊之間爭奪熟練工匠,商戶之間因為競爭產生齟齬,甚至因為工錢待遇問題,出現了零星的民夫與工頭之間的爭執。
“夫君,這些都是小事,目前尚能調解。但長此以往,恐生事端。我們是否需要訂立更詳細的規章法度?”柳書瑤建議道。
沈逸點了點頭:“書瑤考慮得是。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之前的法令多是為了應對急務,如今縣域初定,百業待興,是時候建立一套更完善、更穩定的製度了。”
他沉吟片刻,對寧清漪道:“清漪,你牽頭,組織人手,參照大慶律,但不必拘泥,結合我青嵐縣實際情況,起草幾部暫行條例。比如《青嵐工商管理例則》,明確工坊設立、經營、雇工、納稅之規範;《青嵐工程營造法式》,規範各項工程建設標準與安全;還有《青嵐民兵團練章程》,明確民兵的組織、訓練、征調與權利義務。務求條文清晰,賞罰分明,既保護正當利益,也約束不法行為。”
寧清漪鄭重點頭:“清漪明白。此舉關乎長治久安,我定當謹慎為之。”
製度的建設,是更深層次的“固本”。沈逸要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富庶的青嵐,更是一個有序、公平、有活力的青嵐。
夜幕降臨,沈逸獨自站在縣衙最高的望樓上,俯瞰著腳下這片土地。城內,萬家燈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明亮、密集;城外,西山工業區的爐火依舊在夜色中閃爍,如同指引方向的星辰;遠處,新規劃的水庫工地上,隱約還有火把在移動……
這一切,都是他帶著眾人,一點一滴創造出來的。
他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風雨或許很快就會來臨。
但他無所畏懼。
因為他腳下,是日益堅實的根基;他手中,是逐漸鋒利的刀劍;他身邊,是同心協力的家人與夥伴;他心中,是開創一個嶄新世界的熊熊火焰!
青嵐縣,這艘由他掌舵的航船,已然拔錨起航,駛向那未知卻充滿希望的深藍。
喜歡逍遙縣男:開局被塞了七個老婆請大家收藏:()逍遙縣男:開局被塞了七個老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