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京師的大街上還飄著薄霧。
一群穿著粗布短褂的小孩、乞丐,還有幾個打扮成普通人的太監,捧著一疊疊紙張,分散在各個街口。
清脆的吆喝聲劃破了清晨的寧靜:“賣報咯!賣報咯!五文錢一張,看大同勝仗,看朝廷新鮮事!”
“老百姓能看懂的報!上麵寫著咱們大明邊軍砍了一萬個蒙古兵的腦袋!”
第一個停下腳步的是個挑著菜擔的老農。
他放下擔子,撓了撓頭:“啥是報?能看啥新鮮事?”
賣報的小孩連忙遞過一張,指著上麵的大字:“大爺,這叫‘大明報’,上麵寫著楊大人、江大人帶邊軍打贏了,蒙古人不敢來搶糧了,還有……還有兵部劉大人要裁邊軍的事!”
老農不識字,旁邊一個穿長衫的秀才湊過來,拿起報紙飛快地讀起來。
他越讀越激動,一拍大腿:“好!好啊!楊一清、江彬真乃國之棟梁!斬敵萬餘,這下大同安穩了!”
讀到劉大夏那段,他臉色瞬間沉了下來,聲音也提高了:“呸!劉大夏這老東西!大同剛打勝仗就想裁邊軍,這不是讓蒙古人再來欺負咱們嗎?這跟秦檜有啥區彆!”
周圍的人越聚越多,有識字的拿著報紙念,不識字的圍著聽。
聽到大同勝仗時,眾人紛紛歡呼,拍手叫好。
聽到劉大夏要裁邊軍時,個個氣得罵娘,唾沫星子差點濺到報紙上。
“劉大夏這官咋當的?不想著護百姓,倒想著拆邊軍的台!”
“要是邊軍裁了,蒙古人來了誰擋?他賠咱們的糧食和房子嗎?”
“還是陛下英明!辦這報紙讓咱們知道真相,不然咱們還被蒙在鼓裡呢!”
不到半個時辰,西長安街的報紙就賣出去大半。
賣報的太監悄悄給張永遞消息:“公公,百姓都搶著買,還有不少人讓咱們多印點,說明天還要買!”
張永躲在街角的茶館裡,聽到消息滿意地點點頭。
陛下這招真高,用報紙把劉大夏的“醜事”捅出去,比朝堂上罵一百句都管用,現在全京師的百姓都知道劉大夏是“秦檜”了。
與此同時,南鑼鼓巷的一家酒肆裡,幾個商人正圍著一張報紙。
老板拍著桌子喊:“大同安穩了,咱們往大同運貨就安全了!這報上說的要是真的,咱們下個月就能多賺三成!”
另一個商人附和:“可不是嘛!以前朝廷的事咱們都不知道,現在有了這報,啥都清楚了,陛下這是真為咱們百姓著想啊!”
街頭巷尾,到處都是拿著報紙議論的人。
有拍手叫好的,有罵劉大夏的,還有人跑到兵部衙門外,對著大門指指點點,嘴裡罵著“秦檜”,嚇得兵部的小吏都不敢開門。
辰時三刻,內閣值房裡,李東陽正對著一堆“各部辦事章程”發愁。
案上攤著戶部的“賑災糧調配清單”、吏部的“官員考核製度”、兵部的“邊軍補給方案”,每一份都需要內閣牽頭修改。
他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尤其是兵部的方案,劉大夏昨天被陛下罵了一頓後,今天還沒遞新的過來,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
“唉,陛下要各部辦實事,可這些老臣要麼迂腐,要麼推諉,這章程哪有那麼好定啊。”
李東陽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卻覺得茶水都沒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