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雙手捧著賬本,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憤怒。
“陛下,經內閣、東廠、錦衣衛聯合清查,兵部貪腐案已初步查清——邊軍編製常年造假,賬上十萬將士,實際僅七萬,每年空額餉銀高達六十萬兩,這一貪就是五年,累計貪墨三百萬兩!”
韓文跟著補充,老淚縱橫。
“陛下,臣核查戶部撥款記錄,這五年給兵部的邊軍糧餉、武器經費從未短缺,可到了邊關卻處處不足,全被兵部的蛀蟲們貪墨分贓,劉大夏作為兵部尚書,不僅知情不報,還親自參與分贓,賬本上有他的親筆簽字!”
劉瑾上前一步,遞上東廠查的行蹤記錄。
“陛下,奴婢還查到,兵部職方司郎中王慶、武選司主事王全等人,用貪來的銀子在京郊買田置地,娶小妾、逛青樓,甚至和江南鹽商勾結,把邊軍的武器偷偷倒賣出去,換銀子供自己享樂!”
陸炳也拿出錦衣衛的審訊供詞。
“陛下,被抓的小吏已經招了,所有貪腐都由劉大夏牽頭,涉案官員多達三十五人,上到郎中,下到筆帖式,幾乎覆蓋兵部所有要害部門,這就是一樁徹頭徹尾的窩案!”
朱厚照聽完,猛地一拍案幾,案上的朱筆、奏折全被震落在地。
他站起身,臉色鐵青,眼裡滿是怒火。
“窩案!這是明目張膽的窩案!朕的邊軍在前線流血拚命,這些狗官卻在後方貪墨他們的救命錢,簡直是喪儘天良!”
“三百萬兩!五年貪了三百萬兩!夠大同邊軍三年的糧餉,夠安置十萬流民,他們怎麼敢?怎麼敢!”
他在暖閣裡來回踱步,怒氣幾乎要衝破屋頂。
“傳朕的旨意!明天一早開禦門大朝會,朕要在奉天殿親自審這樁窩案,讓滿朝文武都看看,這些貪腐的文官到底是什麼嘴臉!”
“讓天下百姓都知道,朕絕不會縱容貪官,不管他是兩朝老臣,還是品級再高,隻要貪了邊軍的錢,害了大明的江山,朕定要他血債血償!”
李東陽聽到“禦門審案”,心裡咯噔一下,瞬間懵了,連忙上前躬身。
“陛下,不可啊!禦門審案太過張揚,此案涉案官員眾多,且多是文官,若是當眾審訊,怕是會讓文官集團顏麵儘失,甚至引發朝堂動蕩!”
“依老臣之見,不如將此案交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聯合審理,定罪後再公示結果,這樣既能嚴懲貪官,又能為朝堂留些體麵,畢竟‘家醜不可外揚’,捂蓋子也是為了大明的聲譽啊!”
他心裡暗暗腹誹:陛下怎麼動不動就開禦門審案?登基之初審扣闕案,送走了首輔劉健、次輔謝遷;這次要是再審兵部窩案,涉案官員三十五人,連劉大夏都在內,萬一牽連到內閣,自己這個首輔會不會也被送走?
朱厚照卻冷笑一聲,眼神銳利地看著李東陽。
“捂蓋子?李閣老,你覺得捂蓋子能保住大明的聲譽嗎?你覺得百姓不知道這些貪官的所作所為嗎?”
“邊軍將士凍餓交加,流民流離失所,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醜’,不是捂蓋子就能掩蓋的!朕要的不是‘朝堂體麵’,是百姓的信任,是大明的清明!”
他走到李東陽麵前,語氣鄭重,字字鏗鏘。
“明年就是正德元年,朕登基後的第一個年號,朕要讓‘正德’這兩個字,代表的是對老百姓坦坦蕩蕩的王朝,是不藏汙納垢、不縱容貪腐的王朝,而不是靠捂蓋子粉飾太平的王朝!”
“朕就要當眾審案,讓滿朝文武看看,貪腐的下場;讓天下百姓看看,朕整頓吏治的決心;讓那些還在貪墨的官員看看,朕的刀,已經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一番話下來,李東陽羞愧得滿臉通紅,頭埋得更低了。
“陛下所言極是,是老臣糊塗,隻想著捂蓋子,卻忘了百姓的感受,老臣遵旨,全力配合明天的禦門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