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綢緩緩滑落,八張案上的禦瓷徹底展露真容。
奉天殿內靜得能聽到呼吸聲。
百官的目光牢牢粘在瓷器上,眼神裡滿是震撼。
最中間的案上,一尊三尺高的青花“龍鳳呈祥”瓶尤為奪目。
青花色澤濃淡相宜,龍紋矯健騰躍,鳳紋柔美舒展。
龍鱗鳳羽的每一根線條都清晰流暢,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瓶上飛出來。
旁邊的白釉“五穀豐登”碗,釉色瑩白如羊脂。
碗壁上刻著稻、黍、稷、麥、菽五種穀物,紋路細膩,觸感光滑。
連穀穗的顆粒都清晰可見。
最外側的鬥彩“邊防安寧”盤更是驚豔。
盤心畫著邊軍將士戍守城樓、百姓在城下耕作的場景。
紅、綠、黃三色鬥豔卻不雜亂,將士的鎧甲、百姓的衣衫都栩栩如生,充滿生活氣息。
劉瑾躬身向前,尖細的嗓音帶著得意。
“陛下,太後,此批禦瓷由景德鎮官窯總管親自督造,曆時三月,挑選了上千件坯體,才選出這三十六件精品,特為正德元年賀歲!”
張太後拿起一隻白釉小碗,指尖輕撫碗壁,讚歎道。
“這釉色真是細膩,比先帝時的禦瓷還要瑩潤,工匠們費心了。”
朱厚照則走到“邊防安寧”鬥彩盤前,彎腰細看,指著盤上的將士笑道。
“這盤畫的是邊軍戍守、百姓安樂,正合朕‘整頓邊防、國泰民安’的心願!”
“朕要把這盤擺在暖閣裡,每次看到它,就提醒自己不能忘了邊軍將士,不能忘了天下百姓!”
百官聞言,紛紛躬身附和。
“陛下心懷天下,實乃大明之幸!陛下願景必成!”
張太後放下白釉碗,拿起另一隻繪著蓮花的鬥彩杯,柔聲道。
“民以食為天,那隻‘五穀豐登’碗,哀家很是喜歡,願我大明年年豐收,百姓都能吃飽穿暖。”
“太後聖明!”百官再次齊聲應和,眼神裡滿是認同。
帝後一心為民,這樣的朝堂,怎會不興盛?
就在這時,一個身穿青色官服的太監上前躬身。
他是景德鎮官窯的督造太監,手裡捧著一本簿冊。
“陛下,太後,諸位大人,此批禦瓷不僅樣式精美,工藝上也有不少革新,容奴才稟報。”
朱厚照點頭。
“講吧,讓大家都聽聽咱們大明工匠的本事。”
督造太監翻開簿冊,朗聲道。
“第一,釉料配方改良——奴才們在舊配方的基礎上,加入了高嶺土,讓釉色更瑩潤,且不易開裂,比舊朝的禦瓷耐用三成!”
“第二,燒製工藝優化——改進了窯溫控製,讓瓷器燒製成功率從舊朝的五成提升到八成,節省了大量原料和人工!”
“第三,創新‘雙線勾花’技法——用粗細兩條線條勾勒圖案,讓花紋更立體,這是我大明工匠首創,外邦絕無僅有!”
每說一條,百官的驚歎聲就大一分。
一個熟悉瓷器的禮部主事忍不住道。
“燒製成功率提升三成?這可是天大的突破!舊朝時,多少工匠因為燒壞瓷器被問責,現在終於不用擔驚受怕了!”
督造太監笑著點頭。
“正是!陛下還特意吩咐,允許工匠們大膽嘗試,就算失敗也不追責,這才敢創新技法!”
朱厚照聽著,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工匠是大明的基石,他們的創新能讓百姓受益,能彰顯大明國力,理應獎賞!”
他對著劉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