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暖閣內,朱厚照正伏案於堆積如山的案牘之間,全神貫注地草擬《問刑條例》的宣傳方案。
他深知“法不阿貴”這一理念若要深入人心,絕非一紙空文所能達成,需得精心謀劃,讓這股清正之風拂遍朝堂與民間。
此時,三法司主官已邁出皇宮那威嚴的宮門,各自登上等候在外的馬車。
車輪滾滾,朝著衙署方向疾馳而去,一場圍繞條例完善的深度討論即將在三處衙署熱烈展開,而這三處討論的結果,或許將決定這新條例能否真正成為整治貪腐、肅清朝綱的利器。
刑部尚書韓邦坐在馬車裡,手中緊緊握著《問刑條例》草案的封皮,反複摩挲著,仿佛這樣就能從那薄薄的紙張中汲取力量。
他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陛下那鄭重且堅定的神情,以及那擲地有聲的“法不阿貴”囑托。
這囑托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在他的肩頭,卻又讓他眼神越發堅定。
他深知此次條例完善意義重大,絕非走過場,必須讓下屬如實提意見,不摻半點水分,如此方能不辜負陛下期望,讓這新條例真正成為一把高懸的利劍,斬斷貪腐的根源。
大理寺卿吳一貫則閉目養神,看似平靜,心裡卻在不停盤算。
他思索著如何讓寺內官員暢所欲言,既不違逆陛下“法不阿貴”的旨意,又能完善條例細節,使條例更具可操作性。
他明白,這新條例若要落地生根,必須兼顧法理與情理,既要讓貪官聞風喪膽,又要讓無辜者不受牽連,這其中的分寸拿捏,著實不易。
隻有都察院左都禦史劉宇,坐在馬車上臉色陰沉如水。
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車壁,那“嗒嗒”聲仿佛是他內心焦慮的寫照。
他滿腦子都是如何讓下屬“聽話”,彆真的寫什麼“讚同”意見,隻想著維護文官集團的利益,全然不顧陛下整治貪腐的決心。
在他眼中,這新條例就像是一把雙刃劍,若真嚴格執行,必將觸動文官集團的利益,而自己作為都察院的主官,又怎能不為自己的前途和“圈子”考慮?
半個時辰後,韓邦率先回到刑部衙署。
他雷厲風行,立刻讓人召集所有堂官,在議事廳內圍坐。
待眾人坐定,他將草案鋪在案中央,推到眾人麵前,語氣平和卻鄭重:“陛下有旨,《問刑條例》需咱們三法司共同完善,每人都要單獨上奏折提意見。”
“無需顧忌任何人,覺得條款合理就寫讚同,覺得有疏漏就提修改建議,如實寫即可,本尚書絕不乾涉,陛下也定能明察!”
堂官們聞言,紛紛鬆了口氣。
之前他們還擔心要按上司意思“統一口徑”,沒想到韓尚書如此公允,這讓他們有了大膽表達真實想法的勇氣。
刑部郎中王瑾拿起草案,翻到“貪腐數額超五萬兩斬立決”的條款,笑著道:“這條好!”
“之前貪官貪了幾十萬兩還能靠關係減刑,現在有了硬規矩,看誰還敢伸手!”
另一個主事補充道:“臣覺得‘邊軍貪腐專項條款’可以再細化,比如‘克扣軍糧一月以上即嚴懲’,這樣更有針對性,能更好地整治邊軍貪腐問題。”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事廳內氣氛熱烈,無人敢搞小動作,都在真心為完善條例出主意。
與此同時,吳一貫也回到了大理寺。
他召集堂官後,沒有多餘廢話,直接道:“陛下要的是能落地、能震懾貪腐的條例,不是‘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