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暖閣中,炭火燃得正旺。
橘紅色的火光映在案上的輿圖和奏折上,將朱厚照的身影拉得修長。
韓文和歐陽鐸跟著張永走進來。
剛跨過門檻,他們便齊齊躬身行禮:“臣韓文歐陽鐸)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厚照正站在輿圖前,手指還停在京師的標注上。
聞言,他轉過身,擺了擺手:“免禮,都坐吧,地上涼。”
張永連忙搬來兩把椅子,放在案旁。
隨後,他又給兩人各倒了杯熱茶。
韓文接過茶杯,卻沒喝。
他捧著杯子的手微微用力。
他能感覺到,暖閣裡的氣氛雖不如朝堂上嚴肅,卻帶著一種“刻不容緩”的緊迫感。
歐陽鐸則把隨身的紙筆放在膝上。
他的手指按在紙頁上,隨時準備記錄。
他的眼神裡滿是鄭重。
朱厚照坐回龍椅,指了指案上張永記錄的小本子,開門見山:“張永和你們說的事,都清楚了吧?”
“朕在茶肆裡聽百姓抱怨時,心裡就琢磨,你們是戶部,管著天下錢糧民生,遇上這些事,該怎麼解決?”
他的語氣沒有苛責,卻帶著一種“期待答案”的鄭重,讓韓文和歐陽鐸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韓文放下茶杯,起身躬身道:“回陛下,張公公在路上已經把詳情跟臣和歐陽主事說了!”
“臣二人聽了之後,都怒不可遏。”
“糧商囤糧抬價、差役私收苛捐、官吏敲詐百姓,這些事竟瞞了朝廷這麼久,是臣監管不力,請陛下降罪!”
歐陽鐸也跟著起身:“臣也有罪!”
“臣負責基層民政巡查,卻沒發現京師裡的這些亂象,讓百姓受苦,臣難辭其咎!”
朱厚照看著兩人坦誠認錯的樣子,心裡的凝重稍緩。
他擺了擺手:“現在不是說降罪的時候,百姓還在等著解決問題,認錯不如辦實事。”
“朕聽說,你們在戶部時,就已經在統計糧價的事了?”
韓文連忙回道:“是!”
“臣和歐陽主事正核對京畿各糧行的糧價記錄,發現通州、大興的糧價早在半個月前就漲到六十文了,可下麵報上來的奏報,卻隻寫‘五十文上下’,明顯是有人瞞報!”
“臣正打算今天下午就派人去查,沒想到陛下先召臣入宮,還知道了這麼多百姓的苦處!”
歐陽鐸補充道:“陛下,臣之前巡查保定府時,就發現過差役私收過路費的情況,當時已經上奏要求整改,沒想到京師裡也有!”
“還有那‘冬防捐’,去年年底陛下就下旨廢除了,現在竟還有差役敢私收,定是下麵的官吏陽奉陰違,把陛下的聖旨當耳旁風!”
他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張紙,遞到朱厚照麵前:“這是臣之前記錄的基層苛捐清單,除了冬防捐,還有‘路燈捐’‘清道捐’,都是些巧立名目的搜刮!”
朱厚照接過清單,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捐稅名稱,手指攥得發白,指節都泛了青。
“好一個‘陽奉陰違’!”
“朕下的聖旨,到了基層竟成了廢紙,這些官吏,是覺得朕治不了他們的罪?”
他把清單拍在案上,紙張發出“啪”的一聲響,嚇得張永都縮了縮脖子。
但很快,朱厚照就壓下了怒火,看向兩人:“抱怨無用,咱們現在就說辦法。”
“糧價、苛捐、官吏敲詐,這三件事,該從哪兒先動手?”
韓文沉吟片刻,回道:“陛下,臣以為該先查糧價!”
“民以食為天,糧價漲得太狠,百姓連飯都吃不起,其他事再急,也得先讓百姓有飯吃!”
“臣建議,第一步讓錦衣衛配合戶部,暗訪京畿各糧行,查清楚哪些糧商在囤糧,囤了多少。”
“第二步,打開京師的常平倉,平價售糧,先把糧價壓下去,免得百姓挨餓。”
“第三步,追究瞞報糧價的官員,殺雞儆猴!”
歐陽鐸點頭附和,還補充道:“陛下,臣覺得查糧商時,得重點查‘王記糧行’和‘李記糧行’!”
“張公公說的那個短打漢子,就是在王記糧行買的米,七十文一鬥,比常平倉貴了近四十文!”
“還有,臣在基層有幾個線人,都是糧行的夥計,臣可以讓他們悄悄提供囤糧的地點,免得打草驚蛇,讓糧商把糧轉移了!”
朱厚照聽著,眼裡漸漸亮了起來,手指在案上輕輕敲擊:“這個辦法好!”
“錦衣衛暗訪+線人報信,既快又準,還能避免走漏風聲。”
“常平倉的事,韓文你現在就安排人去辦,今天下午就得開倉,不能等!”
“臣遵旨!”韓文躬身應道,立刻從懷裡掏出紙筆,開始寫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