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衙門外的石獅子旁,春日的陽光灑在朱漆大門上,映得“禮部”二字格外醒目。
張永捧著明黃聖旨,身後跟著兩個小太監,剛走到門口。
禮部尚書張升就帶著一眾司官匆匆迎了出來,朝服上的朝珠隨著快步走的動作輕晃。
“臣張升,率禮部眾官,恭迎陛下聖旨!”
張永停下腳步,展開聖旨,尖細卻有力的聲音在衙門口傳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定大興縣民女夏氏為皇後,著禮部即刻啟動冊封大典,依大明‘六禮’之製籌備。”
“納采正使授英國公張懋,副使授禮部左侍郎王淵。”
“納采禮品備玄纁束帛、六儀之禮,三日後辰時前往夏家行納采禮。”
“各司需各司其職,不得有誤!欽此!”
張升率眾人跪地接旨,聲音洪亮。
“臣等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過聖旨,張升連忙引張永往裡走。
他邊走邊問:“張公公,這‘六儀’具體需備哪些物件?玄纁束帛的規格,陛下可有特彆吩咐?”
“玄纁按皇後規製來,玄三匹、纁二匹,得用江南上等絲綢,玄色要染得濃如墨,纁色要豔如霞,還得讓織工在邊角繡上雲紋。”
張永邊走邊說,手指點了點身前的廊柱。
“六儀是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嘉禾要選顆粒飽滿的,阿膠得是東阿產的上等貨,九子蒲要取整株的,可彆弄斷了根。”
到了禮部大堂,張升立刻召集儀製司、精膳司、主客司的司官。
他拍著案上的聖旨道:“都聽清了?陛下三日後要行納采禮,咱們隻有三天時間,必須把所有東西備齊!”
儀製司郎中李謙立刻站出來。
“大人放心!屬下這就去畫納采禮的流程圖譜,從正副使出發到拜帖遞交,每一步都標清楚,再讓人去國子監請懂禮儀的老儒來指導,絕不讓正副使出錯。”
精膳司郎中趙全也躬身道。
“屬下這就去籌備禮品,玄纁束帛讓織染局連夜趕製,六儀的物件讓人去京郊采辦,嘉禾去常平倉選,阿膠讓人快馬去東阿買,保證明晚之前都能湊齊。”
“還有禮器!”
張升補充道。
“納采要用的青銅禮盤、錦盒,都得從內庫調,讓主客司去跟內庫總管對接,今天下午就得把禮器運到禮部來擦拭乾淨,可彆讓銅器上沾著灰。”
主客司郎中周明連忙應道。
“屬下這就去!內庫那邊要是敢推諉,屬下就把陛下的聖旨亮出來,看他們還敢磨蹭!”
眾人領命散去,禮部大堂瞬間熱鬨起來。
司官們抱著文書快步奔走。
小吏們搬著禮器清單往來穿梭。
連門口的老雜役都被叫來幫忙打掃庭院,準備迎接三日後的納采隊伍。
張永看著這忙碌的景象,笑著對張升道:“張大人,這次可彆像上次選秀那樣出岔子,陛下可是盯著呢。”
張升擦了擦額頭的汗,語氣裡滿是篤定。
“張公公放心!冊封皇後是天大的事,屬下就是不吃不喝,也得把事情辦妥當!”
離開禮部,張永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英國公府。
公府的朱漆大門敞開著,門口的石獅子旁站著幾個身著勁裝的家丁。
見張永來了,連忙通報。
英國公張懋正坐在書房裡看《大明會典》,聽說張永來了,連忙起身迎了出去。
“張公公大駕光臨,可是陛下有旨意?”
“正是。”
張永笑著遞上禮部的文書。
“陛下封夏氏為皇後,讓國公爺您當納采正使,三日後辰時跟禮部左侍郎一起去夏家行納采禮。”
張懋接過文書,翻開一看,眼裡露出笑意。
“陛下信任,老夫自然樂意。”
“想當年太宗爺冊封徐皇後時,老夫的祖父就是納采正使,如今老夫能接這個差事,也算是承了先祖的榮光。”
他頓了頓,對身後的管家道:“去把老夫的朝服找出來,再讓人把太宗朝納采時用的拜帖樣式找出來,老夫得照著琢磨琢磨,可不能失了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