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外,一座高台連夜搭起。
朱紅的立柱襯著明黃的幔帳,在晨光裡透著莊重。
工部的工匠們還在做最後的檢查。
他們將案幾擦得鋥亮。
把“回避”“肅靜”的牌子立在台角。
汗水順著鬢角往下淌。
這是大明開國以來頭一遭公開審勳貴,半點馬虎不得。
高台四周,錦衣衛校尉們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
他們兩兩一組站得筆直。
目光銳利地掃過人群。
京營的士兵則在外圍圍成圈,手裡握著長槍,維持著秩序。
他們沒有半點凶戾之氣。
偶爾有老人或孩子被擠得站不穩,還會伸手扶一把。
“快看!錦衣衛和京營都來了!”
人群裡有人指著高台周圍,聲音裡滿是激動。
“陛下這是真要為咱們老百姓做主啊!不是做做樣子!”
“可不是嘛!”
旁邊一個挑著菜筐的老農放下擔子,眼裡閃著光。
“以前勳貴犯了法,都是關起門來審,咱們連聽都聽不到。”
“這次陛下讓咱們都來觀審,還派這麼多人維持秩序,就是怕咱們受委屈!”
議論聲像潮水似的蔓延開來。
越來越多的百姓湧過來,手裡攥著早就準備好的狀紙,臉上滿是期待。
有幾個穿著粗布衣裳的漢子,懷裡揣著被永康侯家丁搶去布帛的憑證。
還有個賣瓷碗的小販,手裡捧著一個缺了口的瓷碗,那是去年被永康侯的兒子砸壞的最後一批存貨。
突然,人群安靜了一瞬。
隻見三個穿著縞素的人,手裡捧著木牌位,一步步往高台前走。
走在最前麵的是個中年婦人,臉上滿是淚痕,手裡的牌位上寫著“亡夫張阿牛之位”。
旁邊跟著兩個半大的孩子,手裡的牌位分彆寫著“亡父李木匠之位”“亡子王小三之位”。
“是張嫂子!”
有人認出了婦人,小聲道。
“去年她男人張阿牛因為不肯把糧車給永康侯的家丁,被活活打死了,官府都不敢管!”
“還有李木匠,他給永康侯府做家具,工錢沒拿到不說,還被誣陷偷了侯府的銀器,最後在牢裡病死了!”
“王小三才十五歲啊,就因為多看了一眼永康侯兒子的馬,就被馬蹄子踢傷了,沒幾天就沒了……”
人群裡的議論聲漸漸變成了歎息。
有人給婦人遞了塊帕子。
有人安慰著兩個孩子。
婦人對著高台跪下,聲音哽咽卻堅定。
“夫君,今天陛下要審永康侯了,你在天有靈,一定要看著他伏法,給咱們老百姓一個公道!”
兩個孩子也跟著跪下,小小的身子在風裡發抖,卻還是大聲喊道。
“爹哥,我們來給你報仇了!”
高台之上,三法司的官員們早已坐定。
刑部尚書韓邦穿著緋色官袍,手裡捏著驚堂木,指尖卻微微出汗。
大理寺卿吳一貫反複翻看著案上的卷宗,連一個字都不敢漏。
都察院左都禦史屠滽則時不時看向台下的百姓,眼裡滿是複雜。
他當了這麼多年禦史,還是頭一次在這麼多百姓麵前審案,既緊張又激動。
“韓尚書,你看台下的百姓……”
吳一貫湊近韓邦,小聲道。
“這麼多人盼著咱們秉公執法,要是出了半點差錯,咱們沒法向陛下交代,更沒法向百姓交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