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鏖戰正酣,漠北玉璽初定,廣袤東南海疆之上,一場關乎大明帝國海洋戰略走向的布局,正於無聲處緊鑼密鼓地鋪展。
靖海公、水師提督鄭森,坐鎮旅順口水師大寨中軍帳。案頭靜靜擺放著兩封密函:一封來自北京皇帝行營的最新旨意,另一封則是其弟、呂王朱慈炤從南京輾轉送來的親啟密信。
旨意言辭懇切,既肯定了鄭森封鎖遼東海域、斷絕清軍海上補給的赫赫功績,更明確昭示了帝國未來的戰略轉向——遼東戰事旦夕可定,大明重心將部分南移海洋。首要之務,便是收複東番今台灣),驅逐盤踞於此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勢力,將這片沃土正式納入大明版圖。字裡行間,更隱約透露出對南洋尤其是呂宋群島的深切“關注”,要求水師未雨綢繆,加緊錘煉遠洋作戰能力。
朱慈炤的密信則更為詳實具體。這位年輕親王在皇帝兄長的鼎力支持下,將“皇家海洋貿易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不僅積累了巨量財富,更網羅了一批精通海事、敢於冒險的奇才。信中,他精準剖析了荷蘭人在台灣的兵力部署: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的棱堡防禦弱點、火炮配置、守軍數量,乃至島上華人村社的處境與向背;同時也詳述了西班牙人在呂宋馬尼拉的實力布局與殖民統治困境。密信末尾,朱慈炤以略帶調侃卻野心畢露的“呂宋王”自稱,力勸鄭森:收複台灣後當趁勢南下,善用西、荷兩國的矛盾,聯結呂宋華人力量,奪取呂宋作為大明經略南洋的橋頭堡。
“呂宋王……”鄭森指尖摩挲著密信落款,無奈搖頭,眼中卻閃過一絲讚許與凝重。這位王爺弟弟,心思之雄、布局之遠,著實不容小覷。但他深知,無論是收複台灣還是經略呂宋,皆非易事。荷蘭人船堅炮利,經營台灣十餘年,要塞堅固、艦隊精練;西班牙人在呂宋立足更久,根基深厚。大明水師雖近年發展迅猛,新式“伏波”級炮艦陸續入列,兵員擴充,但缺乏大規模跨海遠征、尤其是攻堅棱堡的實戰經驗,此番出征,實則是一場硬仗。
“不能再等了。”鄭森霍然起身,大步踱至懸掛的東南沿海及南洋海圖前。遼東捷報頻傳,陛下不久便可騰出手來統籌海疆,水師必須在此之前做好萬全準備。他當即傳令:召集麾下主要將領與參謀議事。
中軍帳內,燈火通明,眾將肅立。鄭森指向海圖上那座形似紡錘的島嶼,開門見山:“諸位,陛下已有明旨,我大明水師下一個目標,便是台灣!紅毛夷竊據我華夏故土,屠戮我島民、掠奪我資源,此仇不共戴天!收複台灣,既是陛下聖意,更是我等水師將士的天職!”
話音未落,帳內士氣高漲。鄭森壓了壓手,繼續下達命令,語氣沉穩而堅定:
“第一,強化情報搜集。即刻增派哨船,偽裝成商船、漁船或南洋流民船,貼近台灣沿岸各港口、要塞偵察,務必摸清荷蘭艦隊的日常巡邏路線、停泊錨地、補給周期;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的炮台位置、射擊死角、守軍換防規律;以及島上華人村社的分布、首領態度、可動員力量,務求情報精準無誤。”
“第二,開展針對性演練。從各水師營中挑選精銳,組建陸戰突擊隊,在山東、浙江沿海尋找與台灣海岸地形相似的小島,進行搶灘登陸、近戰格鬥、攻堅拔寨的專項訓練;工兵營需集中攻關,研究棱堡結構,試驗爆破器械與攻城戰術,務必找到破局之法。”
“第三,全力整備艦船物資。所有戰船,尤其是‘伏波’級炮艦,立即入塢檢修,加固船身、校準火炮、檢修帆索;足額儲備彈藥、火藥、淡水、糧食、藥材,以及跨海航行所需的導航儀器、修補工具;同時製定詳細的海上補給方案,確保艦隊能長期維持封鎖與作戰能力。”
“第四,密切聯絡呂王殿下。皇家海洋貿易公司的商船隊,既是我軍最好的掩護,也是重要的補給線與情報來源,務必保持實時溝通,共享海事信息、協調行動步調。”
鄭森目光掃過眾將,語氣陡然沉肅:“此戰,是我大明水師自建軍以來,真正揚威海外的第一戰!隻許勝,不許敗!諸君當同心同德、刻苦備戰,待陛下令下,便一舉克複台灣,將大明國威遠播於萬裡海疆!”
“謹遵提督將令!”眾將轟然應諾,聲震屋瓦,個個摩拳擦掌,眸中燃著建功立業的熾熱光芒。
軍令一下,龐大的大明水師如同上緊發條的鐘表,高效運轉起來。旅順、登州、南京、泉州等主要水師基地,一時間帆檣如林、號角連天。戰艦雲集港灣,水兵們加緊操練;船塢內工匠們晝夜不休,檢修艦船、鑄造火炮;碼頭之上,糧草、彈藥、淡水等物資堆積如山,裝卸繁忙;陸戰營的呐喊聲、火炮的試射聲此起彼伏,一派熱火朝天的備戰景象。
一場即將改變東亞乃至南洋政治格局的海上風暴,正在悄然醞釀。彼時,世界的目光仍聚焦於歐洲大陸的紛爭與陸上帝國的興衰,尚未完全意識到,這個剛剛從戰火中涅盤重生的東方帝國,已然將目光投向了遼闊無垠的蔚藍海洋,一隻承載著複興夢想的巨手,正緩緩伸向波濤洶湧的南洋深處。
喜歡日曜南明請大家收藏:()日曜南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