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陵鼎沸_日曜南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日曜南明 > 第3章 金陵鼎沸

第3章 金陵鼎沸(1 / 2)

六月二十,南京。

長江水汽氤氳,給這座虎踞龍蟠的石頭城蒙上一層濕熱薄紗。相較於北京那被乾旱與風沙磨礪出的、帶著焦灼的剛硬,南京的氣息更為複雜——秦淮河的脂粉香、書坊街的墨香、碼頭貨物的土腥氣,還有市井間蓬勃又藏著頹靡的活力,交織成一種獨特的氛圍,既顯繁華,又暗湧躁動。

太子儀仗自江東門入城,經洪武街、過鎮淮橋,直抵皇城。沿途百姓夾道觀望,議論不絕。有老者激動得熱淚盈眶,高呼“太子千歲”;有士子搖扇審視,目光裡帶著考究;更多平民則是好奇與茫然交織——太子南來監國的消息,恰似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洶湧的秦淮河,激起的漣漪正一圈圈擴散至整個南直隸,乃至南方各地。

南京的皇城,規製一如北京,隻是少了帝居的森嚴,多了幾分歲月的沉澱與閒置的落寞。奉天門、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重簷鬥拱依舊巍峨,丹漆卻有些剝落,漢白玉欄杆縫隙間還探出倔強的青草。留守的南京官員、勳貴與內侍,早已按品級跪迎在奉天門外。

朱慈烺身著儲君冕服,立於禦輦之上,目光平靜掃過下方黑壓壓的人群。他瞥見南京守備太監韓讚周低垂眉眼中一閃而過的精光,望見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清臒麵容上的凝重與憂慮,也瞧出魏國公徐弘基等勳貴看似恭謹實則疏離的姿態。這一張張陌生麵孔背後,是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是觀望,是試探,亦可能……是未來的阻礙。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千歲!”山呼聲起,在空曠的皇城內回蕩。

簡單的入城儀式剛畢,朱慈烺便跳過入住修繕一新東宮的流程,徑直前往武英殿——這座南京皇城中專司處理緊急軍政事務的便殿。他既無時間休整,也無興致打量這座即將成為自己權力根基的城池。

“諸卿平身。”朱慈烺的聲音帶著一絲刻意壓製的疲憊,卻清晰有力,“國事維艱,京師危殆,父皇命本宮南來,非為享樂,實為穩定東南,以為國家後援。一切虛禮,皆可暫免。”

他開門見山,直接定下了基調:非常時期,務實為先。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朱慈烺抵達南京不過三日,關於北京局勢的消息便如潰堤洪水般,循著各路渠道洶湧而至——這一次不再是含糊的“消息斷絕”,而是鑿鑿可證的敗績:孫傳庭於渭南再遭重創,麾下精銳損耗殆儘,其人下落不明,已然凶多吉少!李自成大軍則已席卷大半個陝西,兵鋒直逼山西!

與此同時,北京朝廷內部“南遷”與“固守”的爭論已達白熱化,崇禎皇帝在重壓下搖擺不定。更有禦史上書,言辭激烈地指責太子“擅離職守”“動搖國本”,竟將北方危局的部分罪責,歸咎於朱慈烺的南行。

這些消息如同瘟疫般在南京官場迅速傳播,引發了巨大的震蕩。

武英殿內,氣氛凝重得能滴出水來。

以南京都察院右都禦史張慎言為首的一批官員,率先發難。這位老臣須發皆白,性子卻烈如火藥桶,隻見他跨步出班,躬身行禮,聲音卻洪亮得似撞鐘:

“殿下!老臣鬥膽進言!”張慎言腰背繃得筆直,聲線因激動微微發顫,卻字字擲地有聲,“孫督師於潼關、渭南連遭大敗,陝西淪陷已在旦夕,此乃國家生死存亡之秋!太子身為國本,本應坐鎮中樞、激勵將士,與京師共赴危局!如今殿下遠駐南京,即便奉有旨意,可天下流言洶洶、人言可畏!恐寒了北地將士禦敵之心,反長了流寇囂張氣焰!臣懇請殿下,即刻上表父皇陳明心跡,或……或請旨北返,以安天下人心!”

“張都禦史所言極是!”科道言官中立刻有人應聲附和,語氣急切如擂鼓,“太子南來,本就引得物議沸騰;如今北方局勢糜爛至此,殿下若安居南京,恐連江南人心都將動搖!屆時內外交困,國家大局又該如何維係?”

“殿下!”又一位官員膝行半步,聲音裡滿是悲切,幾欲泣血,“當務之急,是傾儘東南財賦、募集江淮壯勇,火速北上勤王!而非在南京另立中心——此非人臣之道,更非人子之道啊!”說罷,他竟撐著殿階起身,看那架勢,幾乎要撞柱死諫。

一時間,武英殿內的聲浪幾乎要掀翻殿頂,官員們或慷慨陳詞、或悲聲勸諫,核心無不是要求太子當場表態,甚至隱隱將北方敗局的責任往朱慈烺南行之事上引——既質疑他南來的合法性,更攻訐他此時滯留江南的道德立場。

朱慈烺端坐在臨時設下的寶座上,麵色沉得像深冬的寒潭,不見半分波瀾。這一幕,他早有預料——南京這些官員裡,不少是北京政鬥的失意者,或是慣於清談的“清流”。他們未必真掛心北京的存亡,卻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既可用“忠君”“憂國”的名頭彰顯自身“風骨”,更能借機打壓他這個初來乍到、根基淺薄的年輕太子,遏製這處新興的權力中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沒有立刻反駁,甚至未露半分怒色,隻端坐原處靜靜聽著,目光卻如寒星般逐一掃過殿中眾人——無論是慷慨陳詞者,還是悲憤莫名者,他們臉上的每一絲神態、話語裡藏著的每一分立場,都被他不動聲色地記在了心裡。

殿內的聲浪終於稍稍平息,方才激昂的爭論如潮水般退去,隻剩一片壓抑的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緊鎖在寶座上的朱慈烺身上——有人等著他辯解,有人盼著他安撫,更有人揣著審視,想看這位年輕太子如何應對這場發難。

朱慈烺這才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像淬了冰的利刃般帶著奇特的穿透力,穩穩壓下殿內殘存的竊竊私語與躁動雜音:

“張禦史,還有諸位大人,”他話音稍頓,目光驟然銳利如刀,掃過殿中眾人,“你們口口聲聲勸本宮北返,要東南傾儘所有北上勤王。好,今日本宮便問你們——”

“勤王之師,糧餉從何籌措?趁手的刀槍甲胄、弓箭火炮又從何調取?這支兵馬,該由哪位將軍統領,才能確保軍紀嚴明、臨陣不亂?”他語速不快,每個問題卻都像重錘砸在人心上,“更要緊的是,行軍路線定了嗎?從江淮到北京,千裡路途,要多少時日才能抵達?這支部隊,又能不能趕在李自成攻破山西、兵臨京畿之前,站到北京城下?”

“孫督師麾下,那是我大明最後一支能與流寇正麵抗衡的精銳之師,如今何在?”朱慈烺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絲壓抑的沉痛,“連身經百戰的孫督師都兵敗失蹤、生死未卜,你們倒說說——臨時招募的江淮壯勇,毫無戰陣經驗,還要跋涉千裡北上,這究竟是去勤王,還是去白白送死?!”

“若勤王不成,北京有失——”朱慈烺的聲音陡然拔高,字句如驚雷炸響,眼底翻湧著不容置疑的厲色,“屆時君父蒙難,國本淪喪!天下無主,群龍無首!你們倒告訴本宮,這大明江山,該靠誰來撐?!靠諸位站在這殿上空談道德、指責本宮嗎?!”

一連串詰問如同淬了冰的炮彈,狠狠砸在眾人心頭。沒有激昂的辯駁,沒有空洞的反駁,每一個問題都戳中血淋淋的現實——那是他們方才高談“風骨”時刻意回避,此刻被當眾揭開、便再無半分遮掩的困境,讓滿殿官員竟無一人能接話。

張慎言猛地張了張嘴,想反駁些什麼,可花白的胡須顫了顫,老臉卻漲得通紅,最終隻憋出幾聲含糊的氣音,一時語塞在原地。方才還拍著胸脯、激昂陳詞的官員們,此刻也像被突然掐住脖子的公雞,一個個耷拉下腦袋,方才的聲浪瞬間偃旗息鼓,隻剩殿內壓抑的呼吸聲。

“本宮南下,是奉父皇明旨而行!”朱慈烺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到禦階邊緣,目光如炬地俯視著下方鴉雀無聲的群臣,聲音裡滿是沉毅與決絕,“此舉,是為我朱明江山保留一絲元氣,是為守住這東南半壁基業!”


最新小说: 高三畢業後,我拿萬族做口糧! 肉身成聖:校花連夜翻我牆頭 重生魔警:我的係統是魅魔女王 再陪劉天仙度過漫長歲月 寂滅星芒 一朵破爛奇葩開在修仙界 從葬龍淵開始吞噬 武破極境 契約成婚:陸少掌心嬌甜又野 再婚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