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廬州城還在血與火中煎熬時,南京城外的龍江工坊區,卻迎來了一項意義重大的突破。
格物院總督宋應星,與泰西博士畢方濟,連同數十名頂尖工匠,經過數月廢寢忘食的鑽研和無數次失敗,終於在水力鍛錘和鏜床工藝上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陛下!陛下!”宋應星難得地失態,幾乎是衝進了朱慈烺臨時視察格物院所在的偏殿,臉上洋溢著狂喜的紅光,“成了!按照陛下指引的思路,結合畢先生提供的泰西技藝,我們改進了水力聯動裝置和鏜刀材質,如今加工炮管,內壁光滑如鏡,尺寸誤差已可控製在毫厘之內!而且鍛打出的熟鐵板,強度更高,韌性更好!”
朱慈烺聞言,霍然起身,眼中爆發出驚喜的光芒:“當真?帶朕去看!”
一行人迅速來到戒備森嚴的核心工坊。隻見一座利用秦淮河支流水利建立起來的龐大木質機械正在轟隆運轉,巨大的水輪帶動著複雜的連杆和齒輪。一塊燒紅的熟鐵胚料在機械錘下被反複鍛打,火花四濺。而在另一間工坊內,改進後的鏜床正發出沉穩的切削聲,一根粗長的炮管胚料被牢牢固定,內部旋轉的硬質鏜刀正一點點地將其內壁鏜削得平滑規整。
朱慈烺親自檢查了剛剛加工完成的一根“弘光二式”野戰炮的炮管,內壁果然光滑均勻,用手觸摸,幾乎感覺不到瑕疵。他又查看了新鍛打出的鐵板樣品,其質量遠勝從前。
“好!太好了!”朱慈烺難掩激動,“此乃國之利器!有了此等工藝,我朝火炮射程、精度、壽命必將再上一個台階!炸膛的風險也將大大降低!宋卿,畢先生,諸位工匠,你們立下大功了!”
他當即下令:“重賞!所有參與此項目的工匠,賞銀翻倍!宋愛卿,畢先生,各賞銀幣千枚,綢緞百匹!此工藝立刻列為最高機密,加緊應用於各型火炮生產!尤其是正在研發的,更輕便的營屬火炮!”
宋應星和畢方濟連忙謝恩。畢方濟更是感慨道:“陛下真乃不世出的明主!若非陛下高瞻遠矚,指明方向,僅靠我等摸索,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此突破!”他此刻對這位年輕皇帝的敬佩,可謂五體投地。
科技樹的又一次點亮,為南明軍隊未來的戰鬥力提升,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波濤洶湧的東海上,張煌言率領的靖海營,與福建鄭家派出的、由鄭家老將陳暉指揮的巡海艦隊,進行了一次聯合巡航演練,旨在熟悉彼此戰術,磨合協同作戰能力,並對盤踞在舟山以北嵊泗列島的一股頑抗海盜進行清剿。
演練過程中,鄭森押運火炮途徑鎮江,亦抽空登上了靖海營的旗艦“破浪號”,與張煌言、陳暉會麵。鄭森雖年輕,但於海戰頗有見地,與張煌言這位科班出身的儒將相談甚歡,提出了許多關於艦隊編組、火力配置的大膽想法,讓張煌言刮目相看。而鄭森也從張煌言那裡學到了許多正規水師的戰陣經驗和紀律要求。
然而,在聯合清剿海盜的戰鬥中,卻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當明軍艦隊包圍海盜盤踞的島嶼,發動總攻時,一股悍匪憑借對地形的熟悉,乘坐快船企圖從一處暗礁密布的水道突圍。負責封鎖該水道的,恰是鄭家艦隊的一支分隊。分隊長官有些猶豫,擔心損失船隻,未能及時果斷攔截。
就在海盜快船即將溜走之際,跟隨張煌言旗艦行動的鄭森,果斷向張煌言請命,親率靖海營三艘速度最快的哨船,冒險衝入危險水道,利用船頭裝備的輕型火炮和船側火銃,奮勇追擊,經過一番激烈接舷戰,最終全殲該股海盜,俘獲船隻兩艘。
此舉雖大獲全勝,展現了鄭森的勇猛和決斷,但也讓鄭家老將陳暉麵上無光,心中對這位“擅自行事”的少帥頗有微詞。消息傳回泉州,本就心懷異誌的施琅,更是借此在鄭芝龍麵前暗諷鄭森“年輕氣盛,不遵號令,恐為鄭家招惹禍端”,進一步離間著鄭芝龍與朝廷及鄭森的關係。
海上的風波,與陸上的戰火,科技的成功,與人心的詭譎,交織成一幅複雜而壯闊的畫卷。
喜歡日曜南明請大家收藏:()日曜南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