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元年的秋天,在相對平穩與積極進取的氛圍中悄然來臨。北方清廷因多爾袞病情反複據“玄甲”密報,已不能視事,權力由其弟多鐸及濟爾哈朗等共同把持,內鬥不休)而暫時無力南顧,西南局勢初不安定,內部改革與新科技應用也在穩步推進。朱慈烺決定利用這段難得的戰略間隙,親自巡視江北防線,檢閱軍隊,鼓舞士氣,並實地考察新收複的淮西地區。
此次出巡,規模遠小於祭陵,但護衛更加精銳,隨行人員也更為精乾。除了必要的官員,朱慈烺特意帶上了永王朱慈炤。他希望讓弟弟親眼看看前線將士的狀態,了解邊防的實際情況,這對他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
鑾駕渡過長江,首先抵達的是揚州。靖南侯黃得功率部列陣迎駕,軍容嚴整,士氣高昂。朱慈烺親自檢閱了部隊,觀看了新列裝的“弘光五式”步營炮的操演,對黃得功部的備戰情況表示滿意。他重申了揚州作為南京門戶的重要性,勉勵將士們恪儘職守。
隨後,鑾駕沿運河北上,抵達徐州。興平伯高傑與蕩寇伯劉宗敏出城十裡迎接。此時的徐州,經過連番戰火洗禮,城牆已多次加固,城外壕溝縱橫,棱堡林立,防禦體係日趨完善。朱慈烺登臨城頭,眺望北方,隻見運河如玉帶,原野蒼茫,遠處依稀可見清軍哨騎活動的煙塵。
高傑與劉宗敏彙報了近期與當麵清軍阿巴泰部的對峙情況,以及小規模摩擦的結果。朱慈烺肯定了他們的戰績,尤其對“忠貞營”在劉宗敏帶領下逐漸融入朝廷體係、戰力和紀律均有提升表示讚賞。他特彆視察了由格物院指導建立的徐州軍械修理作坊,看到工匠們利用簡易水利工具修複刀槍、製作箭矢甚至嘗試仿製部分火器零件,深感欣慰。
最後一站,則是此次巡視的重點,也是去年血戰之地的——廬州。寧國公秦良玉與其子廬國公馬祥麟,率領軍民跪迎聖駕。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朱慈烺心中感慨萬千。去年的慘烈攻防痕跡依稀可辨,但更多的是一派重建的景象:城牆被修複加固,更加巍峨;被戰火摧毀的民舍正在重建,不少用了新出的“弘光泥”水泥);田野裡,秋糧長勢喜人,顯然朝廷的屯田和安撫政策起了效果。
朱慈烺在秦良玉、馬祥麟陪同下,祭奠了廬州保衛戰中陣亡的將士英靈。望著那密密麻麻的牌位,朱慈烺與朱慈炤皆神色肅穆,深深三鞠躬。
“將士們用命,方有今日之安定。朕與大明,永誌不忘!”朱慈烺沉聲道,隨行文武無不動容。
在廬州,朱慈烺召開了前線高級將領會議。除沿路陪同的史可法、黃得功、高傑、劉宗敏外,秦良玉、馬祥麟以及從安慶趕來的部分將領參會。
會議上,朱慈烺聽取了各軍鎮的詳細彙報,對江北防線的整體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再次強調了“穩守反擊,以攻代守”的策略,要求各部利用當前時機,加強訓練,尤其是新式火器與新戰術的融合,囤積糧草軍械,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同時,他也要求各部與活動在敵後的李定國部加強聯絡,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巡視途中,朱慈烺與朱慈炤同乘一車,隨時交流看法。朱慈炤對前線將士的艱苦、邊防建設的繁巨有了切身體會,也對皇兄掌控全局、激勵將士的帝王氣度有了更深的敬佩。他時常提出一些關於改善士兵待遇、優化後勤補給的具體問題,顯示出對底層疾苦的關切,讓朱慈烺頗感驚喜。
整個江北之行,曆時近一月。當鑾駕返回南京時,已是秋意深濃。此次巡視,極大地鼓舞了前線軍心民心,鞏固了邊防,也使朱慈炤得到了難得的曆練。朱慈烺對未來的戰局,心中更加有底。
然而,就在他剛回南京,準備著手推動新一輪內部改革時,韓讚周帶來的一則消息,讓他再次皺起了眉頭:清廷內部,經過數月的激烈爭鬥,似乎暫時達成了某種平衡,攝政王權力由多鐸和濟爾哈朗共同執掌,而病重的多爾袞已被架空。並且,有跡象表明,新的清廷掌權者,為了穩固內部和轉移矛盾,正在醞釀一次針對南明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短暫的平靜,似乎即將結束。新一輪的風暴,正在北方集聚。朱慈烺知道,真正的考驗,或許馬上就要到來。他必須儘快利用這最後的時間,做好萬全的準備。
喜歡日曜南明請大家收藏:()日曜南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