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大捷的餘波尚未平息,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吹拂著南明這艘巨輪加速駛向海洋。然而,朱慈烺並未因此而對北方的巨獸有絲毫放鬆。他很清楚,清廷才是眼下最現實、最致命的威脅。就在他全力推動海洋戰略的同時,北疆的暗流也在悄然湧動。
南京的東廠衙門深處,韓讚周麵色凝重地向朱慈烺呈上最新密報。
“陛下,北邊傳來消息,多爾袞……已於上月暗中病逝於北京王府!消息被多鐸和濟爾哈朗聯手封鎖,秘不發喪!”
朱慈烺瞳孔微微一縮。多爾袞,這個壓在整個南明心頭近兩年的陰影,終於徹底消失了。這對於清廷而言,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權力地震。
“可知如今北廷由誰主事?”朱慈烺沉聲問道。
“回陛下,據‘玄甲’探知,目前表麵由多鐸與濟爾哈朗共同攝政,然二人之間嫌隙已深。多鐸倚仗軍功和兩白旗勢力,咄咄逼人;濟爾哈朗則聯合代善等老牌貝勒,試圖壓製多鐸。雙方明爭暗鬥,北廷政局暗流洶湧。”韓讚周細細稟報。
朱慈烺沉吟片刻,嘴角勾起一絲冷冽的弧度:“多爾袞一死,清虜內部必有一番龍爭虎鬥。此乃天賜良機!傳令史可法,江北防線,外鬆內緊,加強戒備,防止多鐸或濟爾哈朗為穩固權位,鋌而走險,發動軍事冒險。同時,命李定國部,抓住機會,在山東、河南方向加大活動力度,趁其內亂,擴大根據地!”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再令東廠,加大對北廷的滲透,尤其是多鐸與濟爾哈朗兩派勢力,設法離間,最好能讓他們鬥得更凶些!”
“老奴明白!”韓讚周心領神會,知道這是削弱清廷的絕佳時機。
處理完北方事務,朱慈烺又將注意力轉回內部建設。呂宋之戰的經驗教訓,讓他對科技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再次移駕龍江格物院,這一次,宋應星與畢方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首先是軍工領域。基於“飛霆”級戰艦的實戰反饋,新一代的“鎮海”級遠洋戰艦的設計圖已經完成。其排水量更大,船體結構更堅固,計劃安裝多達四十八門重型火炮包括正在研發的、威力更大的長身管加農炮),並預留了蒸汽動力朱慈烺提出的遠期設想)的改造空間。雖然建造周期和成本都將遠超“飛霆”級,但無疑將極大提升大明海軍的核心戰鬥力。
其次,在宋應星的主持下,格物院對燧發槍的擊發機構進行了關鍵性改進,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射速,新一代的“弘光三式”燧發銃即將開始量產。同時,基於朱慈烺提出的“後裝填”概念,雖然工藝極其複雜,但原理性的驗證模型已經做出,標誌著火器發展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探索方向。
更讓朱慈烺驚喜的是畢方濟主導的項目。他利用從澳門和荷蘭人那裡搜集來的玻璃工匠與技術,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成功燒製出了透明度極高、且能製造較大尺寸的平板玻璃!雖然成品率依舊很低,成本高昂,但這意味著皇宮、乃至未來富戶的窗欞,將可以告彆厚重的窗紙和昂貴的蚌殼片,迎來透亮的光明。更重要的是,這為將來製造高精度的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儀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好!太好了!”朱慈烺撫摸著那塊光滑冰涼的平板玻璃樣品,難掩激動之情,“宋卿,畢先生,爾等又立大功!新式戰艦要儘快開工,哪怕慢,也要保證質量!新式火銃要加快換裝!這玻璃……要立刻籌建皇家玻璃廠,設法降低成本,先滿足軍工和官用需求!”
他看著眼前這些凝聚著智慧與汗水的成果,仿佛看到了未來大明軍隊手持可靠的後裝槍、駕駛著巨艦橫行四海、科學家通過顯微鏡和望遠鏡探索微觀與宏觀世界的場景。科技,才是推動帝國實現陸海雙重崛起的根本引擎。
喜歡日曜南明請大家收藏:()日曜南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