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辰時。
開封城頭旌旗獵獵,明軍將士身著嶄新甲胄,肅立城頭。朱慈烺策馬而至,目光掃過城牆上的大明中興四字,嘴角微揚。
陛下!何騰蛟率眾迎出城門,抱拳行禮,開封城已穩固半年,百姓安居,糧草充足。
朱慈烺下馬,環顧四周。城牆修複如新,城內街道整潔,百姓往來有序,與半年前血戰後的蕭條景象判若兩般。
何將軍,朱慈烺問道,這半年,清軍可有襲擾?
回陛下,何騰蛟答,多鐸曾派兵三萬圍城,被我軍擊退。自那以後,清軍不敢輕易犯我開封。
朱慈烺點頭:好。傳旨:開封城內,每戶賜米一鬥,以慰軍民。
陛下!何騰蛟驚訝,軍糧本就緊張,何故......
軍糧緊張,民心更緊。朱慈烺目光如炬,開封是中原重鎮,若民心不穩,何談北伐?
巳時,開封府衙。
朱慈烺聽取軍情彙報,何騰蛟呈上地圖:陛下,多鐸主力在天津,但清軍細作在開封城內潛伏。臣已查出,有三十餘名細作,多為商戶、匠人。
查得仔細。朱慈烺讚許,傳旨:細作一律斬首示眾,但家眷無罪,發配邊疆。
還有一事,何騰蛟猶豫道,開封百姓,多有逃難返鄉者。他們說,清軍在開封城外設伏,想等陛下北上時襲擊。
朱慈烺冷笑:多鐸以為朕會中計?傳令:全軍輕裝簡從,不設伏兵,隻以百姓為盾。
陛下,韓讚周低聲道,這不合兵法。
兵法?朱慈烺搖頭,朕的兵法,是民心所向。傳旨:所有百姓,可隨軍北上,不問出身,不問身份。
午時,開封城外。
朱慈烺率軍出城,百姓自發相送。一位老者捧出一籃麥餅:陛下,這是俺們家自種的麥子,磨成粉,蒸成餅,願陛下征戰順利。
朱慈烺接過麥餅,當眾咬下:此餅勝過山珍海味!開封百姓有此心,何愁北京不複?
百姓齊呼:陛下聖明!大明中興有望!
朱慈烺轉身,對何騰蛟道:何將軍,你守開封,朕北伐。若開封有失,你提頭來見!
何騰蛟抱拳:臣必守開封,以待陛下凱旋!
未時,城外營地。
朱慈烺召集眾將,攤開地圖:多鐸在天津,卻派細作在開封設伏,是想在朕北伐路上設伏。
陛下,史可法道,不如先攻天津,斷其後路。
朱慈烺搖頭,多鐸設伏,是想阻朕北伐。朕偏要北伐,偏要讓多鐸知道——大明的路,不是靠伏兵阻攔,而是靠民心所向!
他指向地圖上北京的位置:傳令:全軍北上,經鄭州直撲北京。開封,交由何騰蛟鎮守。
陛下,趙文遠道,多鐸細作在開封,若他趁機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