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慈烺於草原深處縱橫捭闔,料理蒙古事務的同時,遼東方向的軍情奏報也如同雪片般,不斷飛送至行營。
李定國麾下的斥候與吳三桂派出的哨騎,日夜不停地監視著沈陽及其周邊地區的動靜。綜合各方情報,一幅清晰的圖景呈現出來。
多鐸退守沈陽後,確實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存能力。他利用去歲秋冬和今春的時間,大力加固城防,不僅在原有城牆基礎上加高加厚,更挖掘了深邃的壕溝,設置了大量的拒馬、陷坑。同時,他強行征發了城內及周邊幾乎所有能勞動的漢民和部分包衣,日夜趕工,製造守城器械,囤積滾木礌石,甚至熔鑄了大量民間銅鐵器皿以鑄造火炮和彈丸。
“陛下,多鐸這是打算龜縮不出,倚仗沈陽城高池深,與我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李定國指著沙盤上標注得密密麻麻的沈陽防禦工事,眉頭緊鎖,“據吳三桂回報,清虜甚至將部分火炮置於內城高處,射程覆蓋外城,意圖在我軍攻破外城後,依舊能進行頑抗。”
兵部尚書張同敞也從北京發來文書,詳細彙報了後勤準備情況。大軍遠征,糧秣消耗巨大,雖然前期準備充分,但若戰事拖延過久,對國力的壓力不容小覷。他建議,是否可采取長期圍困之策,待其糧儘自潰。
然而,朱慈烺深知,圍困看似穩妥,實則變數更多。遼東雖被封鎖,但難保沒有小股清軍或蒙古部落冒險為其輸送少量補給。更重要的是,時間拖得越久,漠北尚未完全臣服的蒙古部落就可能生出異心,朝鮮的態度也可能發生變化。必須速戰速決,以雷霆萬鈞之勢,徹底粉碎多鐸的頑抗。
“不能給他喘息之機,更不能讓天下人以為我大明奈何不了這座孤城!”朱慈烺斬釘截鐵地對李定國及一眾將領說道,“我軍新式火炮,便是為了攻克此等堅城而生!傳令下去,加速向前線運送‘弘光四式’長重炮和‘弘光五式’步營炮,火藥、彈丸務必充足!工兵營加緊趕造攻城器械,雲梯、衝車、櫓盾,一樣都不能少!”
他走到沙盤前,手指點向沈陽周邊:“李卿,吳三桂部對沈陽周邊地形最為熟悉,令其派出多股精銳,清掃沈陽外圍所有清軍據點、哨卡,拔除其耳目,壓縮其活動空間。鄭森水師那邊也要動起來,尋找機會,看能否在遼東半島某處登陸一支偏師,哪怕隻是佯動,也能分散多鐸的注意力!”
“陛下,是否可效仿當年太祖爺攻大都之故事,圍三闕一,網開一麵,以動搖其軍心?”一位將領提議。
朱慈烺沉吟片刻,搖了搖頭:“不可。多鐸非元順帝,其部眾多為八旗核心,退路已絕,困獸猶鬥之心甚堅。網開一麵,隻會讓他們覺得尚有生機,反而更加頑固。朕要的,是全殲!是徹底打斷八旗的脊梁!要讓所有敢於抗拒天威者,都知道負隅頑抗的下場隻有一個——灰飛煙滅!”
他眼中閃爍著冷冽的光芒:“此戰,不留餘地!告訴全軍將士,破城之後,首惡必誅,但不得濫殺無辜,尤其是被脅迫的遼東漢民,需妥善安置。朕要的,是一個完整的、能夠儘快恢複生機的遼東!”
“臣等領旨!”眾將轟然應諾,戰意高昂。
隨著一道道軍令從草原深處的行營發出,明軍這台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更加精準而高效地運轉起來。大量的火炮、物資通過陸路和海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山海關至錦州一線的明軍營地,氣氛日漸緊張,士兵們摩拳擦掌,隻待皇帝陛下結束漠南事務,便會發動那最後的、決定性的總攻。
遼東的天空,戰雲密布,一場比以往任何戰役都要慘烈的攻城戰,已是箭在弦上。
喜歡日曜南明請大家收藏:()日曜南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