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翠花送種米展示了自己卓越的做飯手藝,誌遠和桂英驚覺,原來二妮會做這麼多好吃的,來了這麼多天,儘做些家常菜,沒有發揮出真本事來。
既然有大廚,就不能浪費。
最近誌遠和桂英都願意去趕個早市,買個雞買個魚的,各種海鮮山珍等鮮物天天往家搬,也不在單位食堂吃飯了,中午無論多晚都趕回家吃午飯,翠花對家務越做越上手,不僅把嫂子穎穎伺候得身心舒暢,家裡的衛生飯菜也搞得有聲有色。一家人皆大歡喜。
一家人安心地享受著翠花提供的服務,覺得這個保姆找得真是值當,穎穎開始擔心,如果翠花伺候完月子就回家了,她可是做不了這樣的活計。
桂英也有這個擔心,於是小茜茜滿月後,桂英又大方決定,要給兒媳婦坐個雙月子。
一家人都高興。唯獨老太太不願意。
“二妮啊,你啥時回?你在這裡待了一個月了,不回家掰棒子?”
翠花:“......”
“桂英啊,二妮什麼時候走,待了一個月了吧,不讓她回家?”
桂英不樂意婆婆管得太多,翠花在這家待多久她都要管著。這個家她是長輩不錯,又不是她當家,總是仗著自己年紀大,對家裡的事指手畫腳。
“穎穎要坐雙月子,這還沒出月子呢,翠花還要再待一個月,你少管。”
老太太扁扁嘴,這些個孩子,心裡沒數,雇著這麼一個大人看孩子,一天得吃多少糧食,穎穎出了月子什麼事都能自己做,為啥家裡再養一個閒人。
這段時間狠著勁吃吃喝喝,家底都要掏光了吧,你看一家人吃的,個個滿臉紅光,一家人都跟著穎穎坐月子了!
老太太叨叨個不停,她不知道,她以為自己在心裡嘀咕的話,都從嘴裡禿嚕出來,入了他人的耳朵。
眾人不跟她計較,還是我行我素。
家裡的夥食還是一如既往的豐盛,把翠花的臉吃得又白又圓。活計熟了乾得也快,小茜茜也聽話,嫂子也能自己乾點。園子裡的菜也侍弄得枝繁葉茂、板板正正,實在沒活乾了。
這個雙月子,不僅大伯家過得舒坦,翠花也舒坦。
翠花覺得手頭開始閒下來了,有點不好意思。
翠花又開始了打毛線和裁衣服。這是跟著村裡的嬸子學的。
鄰居家有個嬸子乾裁縫,手巧得很,翠花農閒了就跟在嬸子身邊幫忙,理個線,挑線頭啥的,很有眼色。
翠花始終記著她爹說的,人得有個手藝,有手藝就有活錢。老農民光靠天吃飯,永遠吃不飽。
鄰家嬸子見她討喜,也聰明,就教她織毛衣、裁剪衣服。
這個時代,家裡有縫紉機的不少,但裁剪衣服的還是得專門裁縫才敢下手,好不容易扯塊布,一旦裁壞了可疼人。
隻要裁好了,不管針線活粗細,好歹能縫起衣裳來。
翠花學了這一招,一家八口的衣服就不用花錢找裁縫了,打毛線更是簡單,在翠花看來,打毛線就是拿著線在針上纏繞,有的是花樣,一次不行就拆了重來,比裁衣服可簡單多了。
這時,茜茜出了月子,也大了,半晌午半下午,天氣不冷不熱的時候,穎穎便和翠花端著馬紮在家屬院裡乘涼。
翠花手裡不閒,總是拿著棉線或者毛線,給嫂子織披肩,給茜茜織毛衣,給大娘和老太太織手套。
眾人看著她兩隻針上下翻騰,一會功夫就織出一塊花樣繁雜圖案,也是紛紛稱奇。
“二妮啊,你這是跟誰學的,織的毛衣咋這麼俊呢?你也教教我吧。”說話這人是鄰居陳政委家的兒媳婦王春蘭,年紀跟穎穎差不多大,這已經是第二胎了,頭胎是個小小子,才兩歲多,此刻正趴在他娘腿上啃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