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自行車風波,竟然讓徐朝鑫和馬高遠兩個孩子不打不相識,成了好朋友。
跟徐朝鑫的穩重內秀不一樣,馬高遠是個精神頭特彆足又特彆外向活潑的男孩子,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臭小子”。
上課下課話最多的就是他,走在人群裡腳底就像安了彈簧似的,一蹦一跳的。可是他又不惹人討厭,學習又好,是個讓老師和同學們又愛又恨的人。
馬高遠來自栗黍鎮鎮中心的一個村莊——馬家莊,是一個比張家莊還要大的一個村莊,又處在鎮委駐地的中心,跟個小縣城差不離,從這裡出來的孩子們也多,在學校裡堂兄弟堂姐妹的多的是,隱隱成了栗黍鎮中學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馬家莊曆史上出過一個抗日名將,在抗日武裝起義及後續抗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毀家紓難,打開自家糧倉,騰出自家房子,讓戰士們食宿,全力為部隊服務,帶領子孫三代一起參軍,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步行8個鄉、幾十個村莊,掀起了全縣參軍的高潮,為起義積蓄了武裝骨乾力量。
栗黍鎮作為抗日武裝的集結地,全村全鎮幾乎家家參軍。新中國成立後,馬家莊更是人才輩出,出了不少當官的經商的,這些人走出村莊後又反哺村莊,修橋修路蓋公房,撫老愛幼。
所以,發展至今,馬家莊不管是村集體經濟還是民眾士氣,在栗黍鎮甚至東昌縣都遙遙領先。這個村裡出來的孩子也都驕傲團結地很。
現在學校裡風頭最盛的是高二年級的馬高強,這是馬高遠的親堂哥,是馬高遠大爺家的孩子。
馬高遠之所以敢在全校跟個沒頭蒼蠅似的到處找他的自行車,看著差不多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手摸一遍,就是仗著他堂哥的勢。
但是他也不敢胡作非為,他要是做了什麼錯事,他堂哥也是抬手就打他。
不管怎麼說,馬高遠在學校裡是有特殊地位的人,至少沒人敢欺負他。
馬高遠跟徐朝鑫說:“你是我的兄弟,我罩著你,在這個學校裡就沒人敢欺負你!”
徐朝鑫心裡想,“隻要你不欺負我就沒人會欺負我,誰整天閒得沒事光想著去欺負彆人?”
徐朝鑫還是太單純了,學校也是個小社會,初中高中的小孩子已經有幫派之分了。隻不過他一心撲在學習上,沒有注意班裡的風起雲湧而已。
馬高遠覺得自己給徐朝鑫添了麻煩,也知道他寄人籬下的不容易,老是跟在他屁股後邊,想著要補償他、照顧他。
他覺得徐朝鑫真是太可憐了,在人家家裡住著肯定缺衣少食的,他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他發現徐朝鑫每天中午在食堂吃石頭蛋子。
大部分學生都是中午回家吃飯或者帶飯吃,他卻整天在食堂啃那些黑不溜秋的“石頭蛋子”。
栗黍鎮中學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們,管學校食堂的饅頭叫做“石頭蛋子”。這一點都不誇張,如果你見過這個饅頭,一定會被她的外表欺騙,說什麼都不會想到這是要吃肚子裡的饅頭。
也不知道食堂裡那塊老麵是不是已經異化了,或者食堂大師傅把酵母買成了味精,食堂裡每天蒸的饅頭都是黃裡透著綠,綠裡透著黑,如果哪一天白色比黃色多,那一定是食堂大師傅休假,換了小徒弟發麵。
這樣的饅頭根本就是難以下咽,這些孩子都是從小沒有挨過餓的,他們才不會委屈自己吃這樣的“石頭蛋子”。
除了個彆老實孩子,還在用飯票去換這樣的黃白綠黑混合物,大部分都是中午回家吃或者早上從家帶午飯來吃。
住校的孩子們就可憐了,總不能帶上一個星期的糧食,隻能硬著頭皮吃,據說吃習慣了也就那樣,再硬的饅頭腸胃也能適應得了。
徐朝鑫就屬於那種中午在學校裡訂饅頭的孩子。
早上晚上在家裡吃,翠花炒上一罐頭瓶子的辣疙瘩鹹菜帶學校裡,中午在食堂訂上饅頭,這樣有熱饅頭就著涼鹹菜,解決午飯。
徐朝鑫覺得這樣挺好的,比起一住一星期的住校生,他已經很知足了,至少早上能喝上熱湯、晚上能吃上炒菜。
馬高遠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徐朝鑫在學校吃這種饅頭,就是他的養父養母對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