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縣政府在經受了去年“蔬菜大戰”之後,痛定思痛,製定了“奮戰三年,使東昌菜全部達到無公害蔬菜標準,建成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目標。
健康、綠色,無公害,成了接下來東昌大棚蔬菜發展的關鍵詞。
大家深刻認識到了,執行標準化生產,確保蔬菜質量,事關東昌蔬菜的興衰。
光芒和永紅的特菜生產,算是精準踩在時代的風口上,眼看著光芒的水果黃瓜和永紅的紫甘藍就要出棚了,三勇和光明早早地跟超市聯係上了。
永紅的大棚裡,六月的陽光透過改造後的大棚防蟲網,灑在長勢喜人的紫甘藍上,看著就讓人歡喜。
光芒蹲在菜畦邊,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顆紫甘藍,掂量著重量,臉上滿是笑意:“永紅,你看這菜,長得多好,比省農科院說的產量還高!”
永紅湊過來,摸了摸紫甘藍的葉片:“可不是嘛,生物滅蟲燈真管用,這一茬菜下來,沒打什麼農藥,檢測肯定能合格。光明說今天就會來拉菜,送到市裡的超市,咱們總算能看到回頭錢了。”
兩人正說著,光明的貨車就停在了大棚門口。可下車的光明,臉上卻沒有往日的笑容,反而皺著眉頭,手裡拿著一張銷售單。
“光芒,永紅,事情有點麻煩。”三勇把銷售單遞給他們,“咱們的特菜雖然檢測合格了,但超市說,要是沒有知名品牌的貼牌,隻能按普通蔬菜的價格收,一斤最多給三塊錢。”
“什麼?”光芒一下子站了起來,“咱們這可是特菜,在超市裡明明能賣七八塊一斤,怎麼隻給三塊?鎮上批發市場的二級品還能賣四塊呢!”
光明歎了口氣,坐在旁邊的田埂上:“我跟超市談了半天,他們說現在消費者認品牌,沒有品牌的特菜,就算再好,也沒人敢買。我找了市裡的幾家品牌公司,想跟他們合作貼牌,可他們要麼要抽三成的利潤,要麼就說咱們的種植規模小,不願意合作。”
永紅拿著銷售單,手指都在發抖:“三成利潤?那咱們辛苦種出來的菜,大部分錢都被他們賺走了,這不等於給他們打工嗎?”
“更氣人的是,有一家品牌公司說,要是不貼牌,他們就跟超市打招呼,不讓咱們的菜進貨架。”光明的聲音裡滿是無奈,“現在市場上的特菜,基本都被那幾家品牌公司壟斷了,咱們沒品牌,就算菜再好,也賣不上價。”
光芒站在原地,看著大棚裡的特菜,心裡像被潑了一盆冷水。
他想起當初改造大棚時的辛苦,想起為了學習種植技術跑了無數次省農科院,本以為種出好菜就能有好收成,沒想到卻卡在了品牌上。
“光有好菜還不行,還得有自己的品牌。”光芒眼裡突然閃過一絲光芒,“二哥,咱們為什麼不自己做品牌?”
光明愣了愣,喃喃自語道:“自己做品牌?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得注冊商標、設計包裝、做宣傳,還得讓消費者認可,這得花不少錢和時間。”
“錢可以慢慢湊,時間可以慢慢等,但咱們不能一直被彆人卡脖子!”光芒的語氣堅定起來,“咱們的菜質量好,隻要打出自己的品牌,肯定能被消費者認可。我去找大哥商量商量,你去找三勇哥,他做了那麼多年銷售,肯定有辦法。”
光明想了想,其實他在被其他品牌刁難的時候,也想過自己開辦品牌公司,但這事辦起來麻煩,風險也大,他有點拿不定主意。可是看光芒閃閃發亮的眼睛,覺得自己還是少了些衝勁。
光芒和永紅的大棚種植,無論是投入還是風險,都比自己創辦品牌公司大得多,可他們隻要認準了,還是一頭紮進去了。自己就是為了弟弟妹夫們,闖一闖又如何呢?
光明鄭重點頭:“咱們不能再靠‘東昌蔬菜’這個大牌子混日子了,得搞自己的品牌。你們兩個棚已經按無公害規程種出來了,拿著咱自己的產品,去跟村裡的種植大戶商量,一戶一戶地爭取,擴大種植規模,咱們統一種植標準,收了菜統一貼個標簽,就叫‘東昌特蔬’,去跟超市談合作。”
光芒和永紅分彆開始在胡家莊和張家莊遊說種植戶。
有人提出質疑:“貼個標簽就能賣高價?要是彆人仿咱們的標簽怎麼辦?”
永紅接過話:“現在能做帶防偽碼的標簽,每筐菜都有編號,超市能查到是誰種的。咱們還得約法三章,誰要是用違禁農藥,就把誰趕出‘東昌特蔬’。”
光芒在附近幾個村莊還是有一定號召力的,最終,有八個菜農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大家準備湊錢買生物農藥和檢測設備,下一步開始規模化種植。
光明又去找了三勇。
聽完光明的想法,三勇一下子就來了精神:“我早就想過這事了!現在做什麼都講究品牌,這幾年眼看著做起來了好幾個品牌,逐漸成壟斷趨勢了,雖然剛開始難,但隻要堅持下去,比給彆人貼牌掙錢多了!”
光明拿出一張紙,一邊寫一邊說:“哥,咱們可以分工合作,光芒和永紅負責把控種植質量,保證每一棵菜都達到綠色標準;咱倆負責包裝和銷售,我聯係南方的批發市場,哥你負責本地的超市和餐館;咱們再注冊一個商標,就叫‘東昌特蔬’,設計一個簡單的包裝,印上咱們的檢測報告和電話地址,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三勇激動地拍了拍手:“這個主意好!我明天就去縣裡的工商局谘詢注冊商標的事,包裝設計我認識人,可以讓他們幫忙做。咱們先從自家大棚自家村裡做起,等有了口碑,再慢慢讓周圍的人加入進來,咱們也自己做品牌了!”
光芒和永紅也來了,帶來了自家棚裡生產的水果黃瓜和紫甘藍:“咱們種的菜沒有問題,比超市裡賣的品相還要好,隻要咱們的品牌打響了,肯定能賣得好。我已經找了幾戶願意種特菜的農戶,咱們擴大種植規模,形成產業鏈,這樣品牌才能做得更大。”
四個人圍坐在桌子旁,你一言我一語,從商標注冊到包裝設計,從市場推廣到種植規模,越討論越興奮。窗外的夕陽灑進來,照在他們充滿乾勁的臉上,一個個閃閃發光。
“咱們這不僅是在做品牌,更是在為東昌蔬菜爭榮譽!”光明的聲音裡滿是豪情,“以前彆人提到東昌蔬菜就皺眉頭,以後咱們要讓彆人一提到‘東昌特蔬’,就豎起大拇指!”
光芒看著眼前的夥伴,心裡充滿了希望。他知道,打造品牌的路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但隻要他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東昌縣的蔬菜產業,在經曆了寒冬之後,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和榮譽之戰。
喜歡故鄉故事請大家收藏:()故鄉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