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回到家,還是恍恍惚惚,看到家裡的一切,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這個屋子,這個炕,是光景的姥爺建造的,曾經住過她的公公婆婆,現在是她和光景的家。
這個家裡,自從他加入後,還生活過光明、光芒、光彩,又有了小龍、小虎、鑫鑫。
現在,他們離開的離開,不在的不在,偌大的家竟然隻剩她一人在。
屬實有些淒涼了。
翠花第一次審視起自己這四十年的人生。
從在張家做姑娘的時候,家裡就是一個大家族,那麼多人住在一起,吃喝在一起,每個人每天都在為吃飽肚子忙活出力,後來生活條件好了,能吃飽飯了,又開始想吃得更好一些,大勇三勇還住上了樓房。
還有郝家,剛剛嫁過來的時候,家裡連個正兒八經的衣櫃都沒有,做飯的灶間就在這堂屋裡,每天煙熏火燎的,不像個正經人家。
日子是慢慢好過起來的,兄弟姐妹們一個個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自己的奔頭。
翠花有點想不起來,真正吃飽飯,不為吃飯發愁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小龍小虎他們。應該沒有餓過肚子吧!
好像在不知不覺中,在摸爬滾打中,饑餓這件事情已經消失不見了。但對於饑餓的記憶,還是深深刻在翠花這一代的心中。
能吃飽飯,這曾經是幾輩人的憧憬和願望啊!
現在不光能吃飽飯,還能吃好飯。
翠花感激社會發展,也感激自己的親人們。但翠花捫心自問,突然覺得,從吃飽飯到吃好飯,現實已經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可她做的飯食並卻沒有很大變化。
她也有置辦一桌酒席的本事,小時候過年,娘總是領著她和翠蘭,拿出煎炒烹炸各樣本事,在相對充足的食材準備下,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可這樣鍛煉的機會一年也就一次而已。
後來日子好過了,可翠花還是延續著以前做飯的習慣,儘量吃飽吃足,味道和心思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
這次去煉油廠吃過一次大餐後,翠花驚覺,原來飯菜可以做得那麼好吃,原來小龍小虎那麼喜歡吃食堂的飯菜,原來他倆不是天生那麼瘦小。
翠花有些愧疚,這是沒有養好孩子啊!
鑫鑫喜歡吃西紅柿蛋花湯,小龍喜歡吃煮玉米、煮花生、煮地瓜等一切可以煮的東西,小虎喜歡吃燒辣椒,蒜拌雞蛋,都是些家常菜,這些孩子,跟著自己,頂多的葷食就是炸雞炸魚炸肉,再精巧的飯菜,竟都沒有吃過。
翠花越想越汗顏,自己確實沒有認真研究做飯的習慣,主打一個量大管飽。自己在家的時候連油煙都懶得動,頂多燒水時餾點饅頭,就著鹹菜就是一頓。
難道隻有客人來了才能整治酒席嗎?難道孩子們就不能吃肉丸子和紅燒肉嗎?
小龍小虎自從帶媽媽吃過一次廠裡食堂的飯菜後,整天琢磨著再給媽媽嘗嘗食堂其他的菜。
可翠花不能離開小賣部,不能經常關門,小龍小虎便商量著,中午有好吃的,晚上就騎車回家,給媽媽送。
兩個家夥樂此不疲地給媽媽送菜送飯,翠花越發覺得愧疚,竟然讓兩個在外求學的孩子來給她送吃的。
“彆送了,彆送了,我在家什麼都有,你們有點好吃的就多吃點,還要上學呢,這麼遠來來回回跑什麼跑?”翠花心疼兩個孩子來回跑。
“媽,你快吃吧,我還不知道你嗎?你在家肯定光吃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