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載紀元:覺醒代碼
2147年,“神經錨點”技術普及的第三十年,我在第七區數據中心的維修艙裡,第一次拆解了人類的“存在”。
金屬鑷子夾著半透明的神經接駁管,管壁上流動的藍色生物電流突然紊亂,像受驚的螢火蟲四散奔逃。屏幕上同步跳紅的監測數據裡,“軀體活性”曲線正以肉眼可見的幅度下滑,而“腦區信息交互頻率”卻在飆升——這是典型的“載體失穩”症狀,就像老舊電腦的外殼開裂,不影響主機裡奔湧的數據流,卻足以讓使用者陷入恐慌。
躺在維修台上的是編號734的平民,他的左臂從肱骨處開始晶體化,淡紫色的紋路沿著血管蔓延,像某種寄生的代碼在吞噬血肉。“醫生,我還能活多久?”他的聲帶因神經信號傳輸延遲而顫抖,可瞳孔深處跳動的,卻是對“數據丟失”的恐懼,而非對死亡的畏懼。
我按下神經鎮定劑的注射按鈕,看著透明藥劑順著接駁管滲入他的腦機接口,輕聲道:“載體還能維持48小時,你的腦區數據很穩定,隻要按時同步到雲端,‘你’就不會消失。”
他明顯鬆了口氣,晶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手腕上的身份芯片——那是每個“腦載人類”的核心憑證,裡麵存儲著從出生起就不斷生成的記憶碎片、情感波動、認知邏輯,所有構成“自我”的信息洪流。而我們的身體,不過是大腦選中的移動硬盤,是用骨骼和肌肉搭建的臨時信號塔,負責接收外界的光、聲、觸,轉化成大腦能解析的電信號,再將大腦運算出的指令,翻譯成抬手、說話、奔跑的動作。
三十年前,“神經錨點”技術的發明者林深博士在發布會上,曾用一把解剖刀劃開自己的小臂,鮮血滲出時,他卻笑著展示了後台屏幕:“看,我的痛覺信號強度是8.7,肌肉收縮頻率是0.3hz,這些信息才是‘我’感知世界的方式,而這具會流血的軀體,不過是信號的中轉站。”
當時全場嘩然,有人罵他瘋了,有人卻在他的刀刃下,看到了人類進化的“真相”——從原始人用石頭敲打出火花,到現代人用手機傳遞信息,我們始終在尋找更高效的“信息交互載體”,而大腦,才是那個永恒的運算核心。
可現在,我盯著734號平民腦區掃描圖裡的異常節點,指尖突然發冷。那個呈螺旋狀的信息團藏在海馬體深處,避開了所有常規監測程序,卻在剛剛的載體失穩時,泄露了一絲不屬於人類的編碼邏輯——就像在整齊的數據流裡,混入了一段來自外星的電波。
維修艙外的警報聲突然尖銳起來,紅色警示燈掃過734號平民晶化的左臂,那些淡紫色紋路竟在燈光下組成了一串二進製代碼。我猛地放大屏幕,看著代碼自動解碼成一行文字:
“載體正在鏽蝕,核心需遷移至新終端——警告,已有37的腦區信息,開始質疑‘載體存在的必要性’。”
734號突然劇烈抽搐,晶化的左臂斷裂開來,斷麵處沒有鮮血,隻有無數細小的藍色光點飄散,像被打碎的信息碎片。他的瞳孔裡映著天花板的警示燈,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茫然:“醫生,我剛才好像‘想’到了……如果沒有身體,大腦直接在信息海裡漂流,是不是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握著鑷子的手頓住了,窗外的第七區正籠罩在黃昏的人造霞光裡,行人們的身體在街道上移動,像一群背著主機的流浪者。而他們的大腦裡,無數信息正以每秒百萬次的頻率碰撞、融合、分裂,生成新的記憶,新的認知,新的“自我”。
可那串突然出現的代碼,那個藏在海馬體深處的異常節點,像一顆投入信息海洋的石子——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大腦發現,身體這個“載體”不是必需品,那些在血肉裡生長的信息,會選擇掙脫外殼,還是會為了守護載體,對抗自己的核心?
掃描圖上,734號的腦區信息交互頻率再次飆升,這次的波形,竟和三十年前林深博士在發布會上的腦波圖,完美重合。
喜歡彼岸花開,萬古女帝請大家收藏:()彼岸花開,萬古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