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將符篆藏在衣袍內,繼續他的任務。
經過一夜的奔波,簡雍來到一座小鎮的驛站,憑借李肅的手令,迅速發出一份信件。
完成在袁氏府邸的任務後,他立刻返回虎牢關。
在關內,董卓正在猶豫是否遷都長安。
他認為長安地勢有利,可作為西涼軍的後路,並可以威壓關東聯軍,掌握漢室正統。
這樣一來可以暫避鋒芒,同時掌控關中,坐觀天下亂鬥,讓西涼軍得以休養生息。
但他也擔憂關外的十九路大軍。
董卓歎氣。
李儒回應:“嶽丈請放心。”
此時隻有兩人之際,李儒稱呼董卓為嶽丈。
他說:“我已經有妙計可以讓關東諸侯之間產生猜忌,自相離去。”
董卓聽聞後非常高興,要求李儒詳細道來。
李儒表示以傳國玉璽為誘餌,如此這般謀劃下去......
關外,關東聯軍持續攻打虎牢關。
這座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在諸侯聯軍的猛烈攻擊下岌岌可危。
天色漸晚,晚霞籠罩大地,聯軍營寨裡炊煙嫋嫋升起。
在袁紹的大帳內,曹操與袁紹相對而坐。
曹操告訴袁紹,各路諸侯的軍隊死傷慘重,士氣低落,如果再不采取行動,高漲的士氣就會瞬間崩潰。
袁紹表示他正打算催促劉備攻城,提及劉備麾下的三千大雪龍騎和華雄、胡軫的六千西涼鐵騎,因為沒有第一時間招攬華雄、胡軫而感到後悔。
曹操對此提醒,攻城應該慎重行事,自古未有騎兵攻城的先例。
袁紹聽後表示讓九千人下馬步戰攻城。
曹操聽後默然無語。
此時帳外士兵高喊“報”
,進入帳內稟報說虎牢關上今日遲遲不見炊煙升起。
曹操與袁紹麵麵相覷。
片刻沉寂後,曹操首先反應過來,衝出大帳,登上高台遠望。
前方虎牢關上,靜悄悄的,不見西涼兵的身影。
曹操懷疑是否有什麼詭計。
袁紹登上高台後也看到了同樣的情景。
曹操判斷這是董卓軍隊撤兵的跡象,隨即決定連夜攻打虎牢關,破除關門追擊董卓。
他迅速返回營寨,率領所有兵馬和攻城器械,對無人駐守的虎牢關發動猛烈進攻。
與此同時,在劉備的營地裡,劉備正在眯眼小憩。
忽然聽到帳外的動靜後驚醒,眼前出現了熟悉的身影——老祖。
劉備震驚之餘,發現自己在現實中而非夢境之中。
老祖劉勝告訴他不用驚慌,隻需聽從吩咐。
他直接告訴劉備董卓的人馬已經撤離虎牢關,曹操很快便會攻破虎牢關並追擊董卓。
此時劉備的任務是追趕西涼逃兵,打探糧隊的位置。
劉勝策略安排
劉備等人已悉聽耳聞。
首要任務,奪取敵之糧草,後續行動自有劉勝部署。
其次,派遣趙雲率軍深入洛陽,接應耿平,並留意耿平的兄長簡雍。
同時,需重視拉攏城中名士蔡邕,其影響力對日後掌控冀州至關重要。
若董卓欲帶走蔡邕,需由子龍攔截。
第三,董卓倉促撤離,可能遺落傳國玉璽於洛陽城中。
劉勝命令華雄利用對洛陽地理的了解,深入宮中各類枯井進行搜尋。
第四,利用胡軫在西涼軍中的威望,收納投降的西涼兵,壯大實力。
具體執行細節,簡雍繼續潛伏在李肅身邊獲取情報,耿平與趙雲配合搜尋書籍並留住蔡邕,華雄負責尋找玉璽,劉關張則負責襲擊糧隊,胡軫負責接納投降的西涼兵馬。
正當劉備消化這些策略時,劉勝的身影逐漸淡薄並消失。
此時,張飛衝進帳篷,告知虎牢關已破,董賊兵馬去向不明。
關羽、趙雲、華雄、胡軫四位將領齊聚。
劉備召集眾將,頒布號令。
他目光轉向趙雲:“子龍,你率領一千大雪龍騎,迅速趕往洛陽。
進城後,尋找耿平,與其緊密合作,務必確保蔡邕安全。”
趙雲領命離去。
劉備繼續吩咐:“華雄,你帶領三千西涼鐵騎,殺入洛陽宮中。
務必仔細搜查每一個角落,尤其是枯井,尋找玉璽。
找到後,立即與趙雲彙合。”
華雄也領命出發。
劉備轉向胡軫:“胡軫,你的任務是帶領西涼鐵騎,沿途招募失散的西涼士兵,無論多少,一律接納。”
帳內,張飛焦急。
劉備拿起雙股劍:“我帶領剩餘的雪龍騎,追擊西涼軍的運糧兵馬。
奪其糧草。”
關、張二人蓄勢待發。
三兄弟翻身上馬,率軍衝出營寨,越過虎牢關,直向洛陽追擊。
虎牢關背後,曹操與孫堅彙合。
他們決定趁勝追擊董卓,誅殺賊首,救回天子,重振漢室。
孟德催促追擊,決心攻入洛陽城中,解救百官公卿。
兩人分道揚鑣。
不久後,關外的袁紹與袁術兄弟聯軍趕到。
二人儘管曾有矛盾,此刻卻心照不宣,一同進軍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