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急切地催促道:“先生快說吧,急死我了!”
沮授開始詳細解釋:“青徐三十萬黃巾部眾將從渤海來,袁紹肯定會下令剿除、追擊。
老弱者會死於非命,青壯者若能逃脫,到達中山境內時,主公可派一軍取黑山部眾的衣袍扮成黑山軍,接應黃巾青壯,一並帶回大營。”
他的計劃是利用袁紹除掉青徐黃巾軍中的老弱婦孺,剩餘的青壯黃巾兵馬進入中山郡後,由假扮的黑山軍帶回營地。
到了營外,這些黃巾軍就無法反抗了。
田豐補充道:“袁紹會殺掉青徐黃巾的老弱婦孺。”
劉備策略精明,青徐黃巾的精壯士兵被利用。
他對袁紹形成仇恨,借助他的兵力對抗黑山軍。
沮授的計策得到靖王陵下劉勝的認同。
劉勝看到劉備麾下謀士和睦,而袁紹部下卻矛盾重重,認為這源於劉備的個人魅力和正確的決策力。
袁紹常選錯路,雖家底雄厚,但兩兄弟表現令人失望。
青徐黃巾的精兵數目龐大,至少八萬。
後來曹操從青州歸來,獲得了近十萬的青州軍。
這些青州軍原是青州黃巾轉變而來。
劉勝對於劉備得到這樣的軍隊感到惋惜,而袁紹則對此感到憤怒。
在冀州的渤海郡,袁紹回到府邸後破口大罵,因劉備膽敢私吞諸侯聯軍糧草。
在折返渤海郡的途中,袁紹及其士兵因缺乏食物而饑餓不堪,麵容枯槁。
在得知青徐黃巾三十萬部眾準備進入渤海地界時,袁紹決定整軍備戰。
大殿內,渤海眾將紛紛請戰,而審配則呼籲大家冷靜,指出青徐黃巾隻是一群走投無路的百姓。
有人挑戰審配的觀點。
聲音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原來是許攸。
許攸聲稱百姓如今成了賊寇,過境如同蝗蟲。
審配未竟之語被許攸打斷。
袁紹命令審配繼續說下去。
審配提出,青徐黃巾雖然部眾多達三十萬,但真正能征戰的隻有六七萬。
他建議袁紹吸納這六七萬青壯,壯大自己的力量。
許攸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並進一步提出計劃:利用袁氏的威望和手中的兵力,軟硬兼施,使韓馥放棄冀州牧的位置。
待袁紹成為冀州牧後,再對付劉備,將其兵力收歸己有。
許攸擔心審配會再次搶先他的發言,於是迅速將計劃全盤托出,令袁紹大為滿意。
然而,對付青徐黃巾並非易事,審配提出一個策略,可以在不流血的情況下獲取那七萬青壯。
袁紹聞之大喜,詢問審配具體策略。
審配表示,可以向冀州牧韓馥傳遞消息,聲稱青徐黃巾在渤海肆虐,請求韓馥派兵支援。
但這個策略被許攸質疑,他認為韓馥與袁紹同從洛陽歸來,心存芥蒂,不會輕易答應他們的請求。
麵對許攸的質疑,審配提出了他的策略。
他提議讓韓馥以冀州牧的身份命令中山郡守劉備出兵渤海,剿滅黃巾餘孽。
袁紹聽後大喜,認為這是個妙計。
許攸擔憂劉備趁機攻打渤海各地城池,審配則反駁稱各地城門緊閉可防劉備,且劉備若敢如此行事,將腹背受敵。
許攸無法反駁。
袁紹認同審配的計策,決定雙管齊下。
他命令兒子袁譚前往中山,要求劉備出兵清除渤海黃巾軍;另一兒子袁尚則前往魏郡,通知韓馥命劉備出兵。
袁譚與袁尚領命出發。
袁譚隻帶數十騎前往中山郡。
當他進入安喜縣地界還不到半裡地時,遇到了巡視邊境的趙雲。
趙雲將袁譚攔下,袁譚自我介紹,表明自己是渤海太守袁紹之子,奉父命前往中山定州縣見太守劉備。
袁譚本以為報出名號後,對方會讓路。
不料趙雲並不買賬。
麵對袁譚的質問,趙雲明確指出非中山兵馬不得入境的命令。
當袁譚想要硬闖時,趙雲警告其若敢跨過一步,便立即處死。
麵對強勢的趙雲,袁譚不得不忍氣吞聲,吩咐眾人留在邊境等候,獨自進入中山郡尋找劉備。
在途中他提心吊膽,生怕遭遇不測。
然而經曆波折後,他終於到達定州縣門口,卻被兩名守衛攔下,令他倍感沮喪和憤怒。
此刻的他已經心力交瘁,隻想儘快見到劉備完成任務。
張飛怒斥袁譚,城門之下起衝突
袁譚衝破守衛,欲縱馬進城。
此時,城門口突然出現一位壯士,豹頭環眼,聲若巨雷。
他便是張飛。
張飛質問袁譚不聽勸,袁譚則自報家門,聲稱自己為袁氏後人。
但張飛並不給麵子,一拳頭便打碎了袁譚的胸甲,袁譚掉落在地,口吐鮮血。
張飛警告袁譚若是有本事就不要依賴家族背景,即使是袁紹親臨也不懼怕。
袁譚隻能牽馬步行進城。
在郡守府中,劉備驚訝地看到狼狽的袁譚。
袁譚深感憤慨,他提及在中山邊境遭遇了一位白馬小將,被其強行扣押了數十名隨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來,在定州縣南門又遇到一位眼似銅環的壯漢,此人竟然砸碎了他的胸甲。
袁譚對此倍感屈辱,向劉備哭訴,請求他為自己做主。
然而劉備卻表現得相當淡然,隻勸袁譚年輕人受些挫折也無妨。
幾番酒過之後,袁譚問及劉備關於進軍渤海之事。
袁譚解釋中山與渤海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並懇請劉備出兵相助,共同消滅渤海郡內的黃巾餘孽。
然而劉備表麵敷衍,實則心中有所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