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間,逢紀稍作停頓,再道:“韓馥必將心生恐懼。
此時,主公再派人遊說於他,迫其交出冀州牧之職,讓於主公。
一則韓馥乃主公袁氏之門生故吏,二則主公較之韓馥更有資格出任冀州牧。
如此,冀州豈不是儘入主公之手?”
全場一時間鴉雀無聲。
冀州分南北五郡,劉備鎮守中山,袁紹則為渤海郡守。
逢紀之言,讓袁紹看到了一種可能。
若得冀州九郡,豈懼劉備一中山郡?
袁紹撫須而笑,眼中閃過一絲決斷之色,詢問道:“誰願出使幽州公孫瓚?”
環視一周,無人應答。
許攸趁機進言:“主公,此計由逢紀所出,或可讓其親自前往。”
“讓他前行,有何不可?”
眾人的目光轉向了逢紀,他早已預料到這種反應,於是坦然接受任務。
“我,逢紀,願為主公前往幽州與公孫瓚交涉。”
不到半小時,逢紀帶著使團離開了渤海,直奔幽州。
幾日之後,他成功見到了公孫瓚,此時公孫瓚正因一些事情感到煩惱。
逢紀直言不諱:“公孫將軍,我知你因無立足之地而憂慮。”
公孫瓚一愣,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你受製於幽州牧劉虞,感到束手無策。”
公孫瓚心中震驚,但表麵上仍保持著冷靜。
他詢問逢紀:“袁紹派你來此,所為何事?”
逢紀回答:“為解決將軍目前的困境。”
公孫瓚問:“此言當真?”
逢紀點頭確認。
公孫瓚隨即命人擺上酒菜招待逢紀。
他詢問:“你有何良策?”
逢紀提出:“請將軍領兵南下冀州邊境,與袁紹聯手奪取冀州,我們二人可共同分享冀州。”
公孫瓚稍微猶豫了一下。
他提到:“冀州是韓馥的地盤,而且冀州北部的中山郡還有我的好友劉備。”
然而,他的話尚未說完,就被逢紀打斷。
逢紀建議:“將軍何不換一種思考方式?”
公孫瓚不解地問:“如何換種方式思考?”
逢紀解釋:“在拿下冀州後,將軍可擁有趙國、常山、中山、博陵、河間五郡,而袁紹則要剩下的五郡。
同時,可讓劉備繼續擔任中山郡守。”
這番話語讓公孫瓚心動不已。
公孫瓚有意攻取冀州,提出與袁紹一同攻之,冀州分割方案是他四袁紹六。
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公孫瓚同時聯絡劉備進行結盟,意在平分冀州。
他擔心袁紹背信棄義,因此做出兩手準備。
劉備收到公孫瓚的信後,召集眾人商議此事,眾人在得知此消息後議論紛紛。
聽聞公孫瓚與劉虞在處理胡人事務上存在分歧。
於是,他們之間是否因此產生了隔閡?
劉虞采用安撫策略,而公孫瓚則主張嚴酷。
他們顯然無法達成一致。
大家都不明白為何公孫瓚會突然有意南下與劉備共同攻取冀州。
荀諶提及:“渤海處有一支使者隊伍前往幽州,袁紹與公孫瓚或許已有交流。”
他進一步指出:“公孫瓚現派人送信,欲與主公平分冀州,但主公不可掉以輕心。”
田豐更是直言:“雖與公孫瓚為舊友,但不能保證他會念及情誼。”
劉備陷入沉思。
沮授建議:“史阿不是設立了錦衣暗哨在渤海郡刺探消息嗎?何不詢問他?”
此建議得到眾人的認同。
史阿的錦衣衛近期活躍於各地,其能力得到大家的認可。
劉備命令傳史阿進殿。
史阿帶著一名錦衣衛走進大殿,向劉備彙報:“據南皮城的兄弟消息,公孫瓚已派謀士逢紀出使幽州與袁紹聯絡,意圖共同攻取冀州。”
史阿此番表現出色,功不可沒!劉備讚歎後對其進行了嘉獎。
殿內的眾人此時都已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張飛怒斥道:公孫瓚此人狡詐至極,他一方麵與袁紹結盟,另一方麵又擔心袁紹的算計,竟派人聯係大哥,想兩邊通吃!
關羽聞言,冷笑一聲,他也得有這本事才行!
此時,眾人已經洞悉公孫瓚的計謀,便針對其製定了應對策略。
荀諶提議:既已知其計,何不來個將計就計?我們假裝配合公孫瓚,給袁紹演一出戲,伺機謀取利益。
這一幕,被傳送到棺中小世界的劉勝儘收眼底,他頗為滿意地點頭,玄德麾下眾人如此同心協力,我深感欣慰。
這一世的劉備,有田豐、沮授、荀諶、劉曄輔佐,不會再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