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任命滿寵為巨鹿太守。”
劉備目光轉向張合,“張合,你負責巨鹿的軍務,與滿寵共同恢複民生、經濟及田地。”
張合領命離去。
不到半個時辰,有士兵急報:“主公,趙子龍將軍凱旋,帶回一名叫陳到的人,此人擒獲袁紹大將淳於瓊!”
劉備聞訊,驚訝不已,急忙召見趙雲和陳到。
大殿之中,趙雲行禮:“趙子龍見過主公,已成功占領甘陵北部各地。”
劉備扶起趙雲,轉向陳到:“你就是豫州的陳到?願為我效力嗎?”
陳到恭敬回答:“陳到,表字叔至,願拜主公為主。”
叔至歸順,如虎添翼。
劉備欣喜接納陳到。
當即,劉備贈予披風,陳到深受感動。
劉備提出冀州治所鄴城需人駐守,陳到欣然接受重任。
劉備賦予其統率八千人的權力,陳到僅請求三千精銳士兵即可。
陳到的精兵理念深得劉備讚賞。
同時,投降的淳於瓊被派往巨鹿郡擔任屯田兵。
當晚,劉備設宴款待陳到,眾將敬酒,氣氛熱烈。
突然,有探子來報。
又有士兵入殿稟報。
報告稱華雄與胡軫已經歸來,並擒獲了一名幽州軍的使者。
不久後,華雄和胡軫帶著這名使者進入大殿。
華雄介紹,他們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公孫瓚派來的使者,對方意圖與劉備商議大事。
然而,因使者態度傲慢無禮,華雄將其製服並帶到劉備麵前。
使者剛剛開口提及公孫瓚的提議——冀州的共同分割,就被華雄粗暴打斷。
大殿內氣氛瞬間緊張,氣溫驟降。
此時關羽入殿,強烈反對公孫瓚分割冀州的提議,並表示需要問過關羽手中的大刀。
張飛與胡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認為公孫瓚沒有資格與劉備平分冀州,並提議直接處死使者。
劉備擺手示意不必斬殺使者。
使者傳遞的信息至關重要,諸侯間通常不會斬殺使者,因為這關係到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華雄提出殺掉使者以示強硬立場,但劉備並不認同這種做法。
他清楚告知使者,他和公孫珒雖然有同窗情誼,但冀州是他們與諸多將士共同拚搏奪得的,不容分割。
若公孫瓚堅持瓜分冀州,劉備將不得不放下同窗情誼,采取強硬措施。
他囑咐甲士送使者回去後,張飛不解為何對他如此客氣。
劉備解釋,他對使者的態度並非出於尊重,而是考慮到盧植的麵子。
當前盧植在中山郡辦官學,因此他才對公孫瓚有所隱忍。
若公孫瓚不聽勸告,他們才會采取行動。
張飛選擇先行前往巨鹿北部了解情況,劉備則認為有審配、顏良等人在駐軍,加上其他將領,他們對公孫瓚的威脅並不懼怕。
公孫瓚所在的博陵郡。
他派出的使者返回後,告知了一個令人憤怒的消息。
使者的門牙被磕斷,帶來劉備的狂言侮辱,說公孫瓚隻是一個邊地武夫,沒有資格與他同分冀州。
公孫瓚聞此大怒,誓要保衛冀州北部的六郡,不讓劉備或袁紹得到冀州。
隨即,他調集大軍,準備向中山郡進發。
魏郡鄴城。
劉備召集文武官員商討如何應對公孫瓚的進攻。
關羽表示擔憂,認為公孫瓚不會善罷甘休,建議劉備率軍北上攻打博陵。
然而,劉備擔心的是如何安排魏郡的防守。
關羽主動提出自己願意留守魏郡,保護領地安全。
劉備對此有些猶豫。
他最初傾向於選擇趙雲,但因關羽與劉備的關係更親近,因此最終決定讓關羽留守魏郡。
劉備打算留一個謀士協助關羽,於是考慮到了沮授,得到他的響應後,劉備放下心來。
同時,劉備也安排了其他將領輔佐關羽。
麹義詳細彙報了公孫瓚軍隊的部署情況,其中包括騎兵為主的戰術運用以及他的驕傲自大的態度。
田豐也提供了關於公孫瓚軍隊士兵行為的情報。
探子來報,言公孫瓚多次提醒關於士兵驕橫之事,但劉備的師兄公孫瓚並不以為意。
對此,劉備在眾人麵前大笑,表示公孫瓚自求學以來便持此態度,認為軍隊驕橫無可厚非,甚至覺得若不能比敵人更驕橫,則無法獲取顯赫戰功。
然而,他也承認公孫瓚犯下了致命錯誤,因為劉備的軍隊並非塞外胡人可比。
一旁的荀諶建議劉備,應先行發動攻擊。
劉備詢問荀諶應該如何下手,荀諶則詳細闡述了其策略。
他提議通過傳檄四方,指責公孫瓚狂妄無知,濫用權力,對百姓濫殺無辜,並聲稱公孫瓚覬覦權柄,阻礙漢室複興。
同時,強調劉備以複興漢室為己任,並得到朝廷及冀州百姓的認可,故應得到冀州各郡的支持。
荀諶的策略得到眾人的熱烈響應。
麹義也踏步出列,請求劉備命令他訓練的大戟士和先登死士為戰鬥做好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今日之訓練已達成卓越成就。
各位齊心合力,誌在必得,必定能夠攻克公孫瓚。
我願親自率領氙燈部隊,親自擊敗幽州兵馬!麹義滿懷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