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的兵馬陷入了劣勢。
田楷對趙雲說:“子龍,事已至此,你撤軍吧!”
然而趙雲卻堅決搖頭,表示麵對軍令也要勇往直前。
他的任務是生擒公孫將軍。
他毫不畏懼前方的困難和挑戰,哪怕是萬馬千軍、矢石交擊,他也要一往無前。
說完,他率先發起衝鋒,身後的將士緊隨其後,爆發出強烈的殺氣。
公孫瓚大怒,命令嚴綱和田楷調集軍力對付趙雲。
他特彆命令征調弩手射殺趙雲。
然而異變突生,麹義帶領強弩手出現,從上空激射而下的箭雨瞬間籠罩幽州軍的弩手部隊,這些弩手如同被秋風掃過的麥浪般倒下。
原來是麹義在背後支援趙雲,他的出現為戰局帶來了重大的轉變。
“子龍,衝鋒陷陣的任務交給你。”
麹義在外部呐喊,趙雲領會其意,準備再次攻擊公孫瓚。
嚴綱和田楷看到局勢緊張,催促公孫瓚撤退。
然而,公孫瓚心係部下,不願舍棄,下令全軍撤退。
隨著公孫瓚向北撤離,趙雲和麹義緊追不舍。
此時,田豫帶領殘軍斷後,與田疇會合,共同對抗追兵。
麹義對趙雲說:“你去追公孫瓚,這裡交給我來擋。”
趙雲明白公孫瓚的任務更重要,便接受了任務。
但在此之前,他們必須先解決田豫和田疇。
於是,他們兩人合作,將田疇和田豫的軍隊逼至孤山,圍而攻之。
夜晚來臨,趙雲決定親自上山勸降兩人。
儘管麹義擔心他的衝動,但趙雲對自己的能力有絕對的信心。
他向麹義點頭:“你隻需放心,我有我的計劃。”
“無需兵馬,趙雲隻身上山一趟,便可使二田歸降。”
聽到此言,他便在山腳掌控兵馬。
趙雲應聲起身,獨騎飛奔至山頂。
麹義對趙雲的膽識由衷敬佩,讚歎道:“子龍真乃孤膽英雄。”
為防萬一,麹義一方麵命令各部兵馬嚴陣以待,另一方麵派人向劉備彙報情況。
這一幕傳回了小世界之中,令劉勝也感歎不已:“子龍膽識過人!”
與此同時,在孤山上,田豫正巡視著自己的將士。
現實情況令他憂心忡忡,他麾下能戰的兵馬僅剩五百餘人。
田豫與田疇站在巨石上眺望山下,隻見山下密密麻麻的全是劉備的冀州兵馬。
田豫長歎:“今日恐將折於此。”
此時,一聲彙報傳來:“報!趙雲孤身上山!”
此言一出,所有人震驚不已。
田豫心中驚駭,望向山下,隻見夕陽餘暉中,趙雲獨騎而來,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田豫和田疇兩人相互對視。
不久後,照夜玉獅子馱著趙雲來到孤山頂上的一塊空地上。
希律律的聲音伴隨著趙雲的翻身下馬。
田豫驚訝地看著趙雲,不解他為何在這個時候孤身上山。
趙雲走向田豫,開口道:“自洛陽一彆,我對兄長的思念甚深。”
回憶起當初諸侯討董聯軍進入洛陽的情景,最先離開的是公孫瓚。
“今日無事,特來與國讓兄長再敘當年。”
趙雲的話讓田豫有些猶豫,他已經猜到了趙雲的來意——無非是勸他投降。
旁邊的田疇冷嘲道:“敘情是假,勸降是真吧,子龍?”
現在孤山上被圍,山上兵馬的性命掌握在幽州軍手中,趙雲這個時候孤身上來,一切已經很明顯了。
趙雲點頭承認:“不錯,我今日上山,正是希望兩位兄長能棄暗投明。
我主劉備已設下宴席,等待二位大駕光臨。”
田疇反駁道:“趙雲,你可知我下一句話,就能立刻擒住你,用作突圍的籌碼?”
麵對田疇的威脅,趙雲不怒反笑。
他清晰地指出山上的形勢:“兵無戰心,將無戰意,子泰即便下令,恐怕亦事與願違。”
田疇握緊拳頭,不得不承認趙雲說的是事實。
趙雲繼續說道:“子泰,公孫瓚與幽州牧不和,幽州牧本意圖你在公孫瓚麾下調解矛盾,但你卻隨公孫瓚南下,行此滅族大罪。”
田疇深受劉虞器重,但被派至公孫瓚麾下作為調解矛盾的中介。
麵對趙雲的勸誘,田疇陷入沉默。
儘管他稱呼公孫瓚為主公,但內心並不視其為明主。
趙雲提及,田豫曾有意投奔劉備,但因劉備忙於討伐董卓而錯過機會。
公孫瓚先行一步回到幽州,招攬了田豫。
這些消息來自錦衣衛的探子,錦衣衛已在幽州建立深厚勢力,連隱秘之事也能探知。
田豫聽聞這些消息後心神不寧,疑惑趙雲如何得知。
田豫原本欲投奔劉備,但等來的卻是公孫瓚。
公孫瓚派人招攬他時,田豫考慮到劉備與公孫瓚的關係,決定先加入公孫瓚陣營,待劉備歸來再彙合。
然而後來得知劉備成為中山郡守,不再跟隨公孫瓚,令他陷入兩難境地。
現在田豫被圍於孤山,趙雲的勸誘讓他心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雲表示願意作為引薦人,讓田豫投奔劉備。
同時指出,公孫瓚並非明智之選,可以考慮投靠劉備,他是大漢宗親,靖王的後代。
田疇與子泰前往冀州,一心為朝廷效勞。
現場氛圍凝重,將士們都在等待兩位主將的決定。
傷兵們眼神中透露出渴望與期待,而能戰鬥的士兵們也已失去了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