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提出動員城中老人一同幫忙的想法,校尉欣然接受。
老翁離開後,校尉將飯菜呈給主公公孫瓚。
公孫瓚詢問攻城進展及嚴綱的情況後,發現飯菜並非由軍中士兵製作,便詢問緣由。
校尉將事情經過告知公孫瓚,公孫瓚對此感到驚訝並有些疑惑,認為事情蹊蹺。
他認為怎麼會有以德報怨的人願意幫助敵人做飯。
校尉則認為他們可能已經認命放棄抵抗。
公孫瓚斷然拒絕,事情絕不像表麵那麼簡單。
他命令校尉帶領五十名士兵看守某批人物,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動手。
深夜,公孫瓚輾轉難眠。
突然驚醒後,他發現窗邊出現一道神秘身影,懸浮在月光下,沒有影子。
公孫瓚驚恐之中拔劍相向。
神秘人物自稱劉勝,他此次現身是為了告知公孫瓚一些事情。
公孫瓚緊張地詢問胡人的情況,公孫瓚在幽州時期曾大量斬殺胡人,他的白馬義從就是為了對抗胡人而生。
劉勝不受降,全勝全殲胡人。
其意念一動,地圖浮現在前。
這地圖乃是在垂釣時意外獲得,贈與公孫瓚。
公孫瓚麵對如此異象,雖心驚膽戰,卻明白絕非夢境。
他展開地圖,發現世界遼闊,漢域隻是其中一小部分。
公孫瓚對此地圖的來意產生疑惑,但更令他震驚的是士兵的急報。
城中的百姓發生了叛變,被一些老輩人物暗中勸說,聯合奪取城門,放冀州軍入城。
張合率領軍隊搜索公孫瓚的蹤跡。
消息傳來,公孫瓚如遭雷擊,大腦一片空。
公孫瓚聞訊急迫。
他呼喊著嚴綱的名字,詢問他的下落。
士兵回應稱,嚴綱正在城頭抵禦叛亂。
公孫瓚憤怒至極,罵道:“此時還平什麼叛!”
隨即他拿起武器,帶著府中的兩百名侍衛衝出了門口。
門口突然殺出一支軍隊,正是張合,他正苦苦尋找公孫瓚的蹤跡。
張合見到公孫瓚,喜出望外,讓他投降。
公孫瓚大怒,與張合交戰,雙方對峙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冀州軍將士從長街兩側湧現,公孫瓚見情況不妙,隻好退回府中,關閉大門。
張合沒有急於破門,而是命令將士團團圍住府衙。
消息傳回主公那裡,需要最後的定奪。
此時,嚴綱在西門城頭上聽到這個消息後大驚失色。
他想要前往救援公孫瓚,但此時又有冀州軍的滿寵帶領一彪兵馬出現在長街儘頭,將他堵在了西門城頭。
他們命令手下不要放走嚴綱,同時推進盾牌防止被箭射中。
“攻下馬廄,奪取白馬義從的戰馬。”
滿寵指揮現場情況,作出了相應部署。
白馬義從的將士們正在城頭上堅守,他派人一方麵阻止他們下來,一方麵搶占馬廄以控製戰馬。
嚴綱深感焦慮,他數次嘗試衝破阻礙,但均未成功。
於是,他選擇放棄正麵突圍,重新回到城頭,打算繞行城牆從西門到北門。
然而,城牆上的百姓阻礙了他的行動,使得他的推進速度極慢。
嚴綱叫苦不迭,隨著時間的推移,天色已亮。
隨著朝陽升起,他身後的將士越來越少。
他終於抵達北門,但那裡早有審配率領的兵馬等候多時。
審配勸降嚴綱,但嚴綱沒有回應,隻是全力戰鬥。
審配的部將欲射殺嚴綱,但被審配製止,他選擇等待嚴綱氣力耗儘。
審配命令將士們牽製嚴綱,消耗其體力。
中午時分,劉備進入饒陽城。
滿寵指揮冀州軍將士將白馬義從的戰馬牽出城外。
雖然沒有了戰馬的白馬義從戰鬥力有所減弱,但作為騎兵的他們並不擅長守城。
如今,嚴綱及白馬義從將士仍在北門激戰。
不久後,南麵傳來訊息,應是關於嚴綱的最新動向。
劉備等人揣測,嚴綱的生存時間不多了。
此時,劉備正撫摸著身邊一匹白色駿馬,讚歎其品質非凡。
昔日,白馬義從曾是劉備夢寐以求的精英部隊。
然而,與大雪龍騎相較之下,顯然後者更勝一籌。
儘管如此,劉備並未輕視白馬義從的力量。
他囑咐眾人安頓好戰馬,並命令正南務必生擒嚴綱。
隨後,劉備一行前往城中府衙會見公孫瓚舊友伯珪。
在府衙門口,張合上前接應劉備,並告知公孫瓚仍在負隅頑抗。
他已連續三次突圍行動,但均被張合挫敗。
劉備詢問誰敢進府傳話時,田楷主動請纓前往見公孫瓚。
劉備命人準備酒宴作為誘餌,邀請公孫瓚赴宴。
張飛對公孫瓚的態度表示擔憂,認為他未必願意屈服於人之下。
然而,劉備並未理會張飛之言。
在府內,公孫瓚見到自己士兵疲憊不堪且多帶有傷勢的情景後倍感痛心。
此時,一名士兵前來稟報稱田楷求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孫瓚聽聞田楷之名後稍感驚愕。
田楷以及他所屬的幽州軍隊都歸順了劉備。
這個消息使公孫瓚大為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