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分析了牛輔的兵馬情況,指出隻要行動迅速,就能阻止牛輔救援董卓。
史阿叮囑簡雍和徐庶在行動時不必露麵,隻需等待主公的兵馬到來即可。
史阿急忙離去。
長安城暗流湧動。
四月初八,天色朦朧,即將下雨。
未央宮位於長安城西南,建立在最高的地勢上,宮殿遼闊,四周築有圍牆。
東南西北各有宮門。
此時,未央宮內,坐著一位少年君主劉協。
他頭戴玉冠,身穿龍袍,顯得威嚴而莊重。
他目光凝視著宮外,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劉協詢問旁邊的王允:“王司徒,此次我們真的能夠鏟除董賊嗎?”
儘管年紀尚輕,但劉協已經曆經洛陽之亂和宗室之變。
在董卓的壓迫下,他變得比同齡的少年更為成熟穩重。
刺殺董卓對劉協而言是一場豪賭,他不得不賭!因為董卓一日不死,他一日寢食難安。
王允回答道:“陛下儘管放心,今日董卓必死無疑!”
他的臉上露出堅定的神色,語氣十分篤定。
聽到王允的保證後,劉協深吸一口氣,努力壓製內心對董卓的恐懼感。
他下令道:“那就傳令下去,敲響大鐘,召集百官上朝!”
命令迅速傳達,鐘聲響起,大臣們紛紛入宮。
不到半刻鐘的時間,百官已經齊聚大殿,靜待權傾朝野的董卓的出現。
不久,未央宮東門處,一名身材高大、腰佩長劍的大漢乘坐龍攆,帶著上百名心腹侍從出現。
那是呂布,他身披鎧甲,手持方天畫戟,跨坐赤兔寶馬。
進入宮門後,甬道兩側湧現出全副武裝的甲士,手持利刃。
禁衛軍首領楊占厲聲宣布:“陛下有令,討伐逆賊董卓!”
戰鬥在甬道兩側展開,數百將士湧現。
緊接著,密集的箭雨如暴雨般射向龍攆。
董卓在龍攆內憤怒不已,身邊的侍從迅速組成防禦陣型,豎起盾牌阻擋箭矢。
楊占高喊天子有詔令,誅滅賊寇,為漢室恢複朗朗乾坤而戰。
他率先衝向董卓。
董卓冷笑回應,嘲諷劉協小兒敢下誅殺他的命令。
他強調自己扶持劉協登基的功績,並決心如果對方無情,他也將無情對待,能夠廢劉協另立新君。
董卓的咆哮聲震動大殿,劉協聽到後臉色蒼白,身體顫抖。
對於劉協而言,董卓如同夢魘。
王允安撫劉協,表示今天董卓難逃法網。
劉協隻能歎息,祈禱董卓今日被伏誅。
宮門甬道處,董卓呼喚呂布出現,責令他殺敵。
呂布縱馬飛奔,帶領方天畫戟出現,呼喚李肅等將領一起誅滅董卓。
李肅率領兩百精銳將士殺到。
麵對此景,董卓大笑,嘲諷他們是愚昧小兒,認為他們無法真正擊敗他。
即便龍攆旁衛士不斷倒下,董卓依舊鎮定自若。
他拔出腰間長劍,揚天長嘯,指責呂布有異心,並決定清理門戶。
董卓為防呂布背叛,在宮中埋伏重兵以待其動。
一聲令下,千餘精銳兵馬從東門湧入,包圍呂布、楊占等人,長安城內外戰火頓起,各方兵營集結。
長安城外,趙雲率精騎與西涼軍交戰。
而在城上,兩位文士賈詡與李儒並肩觀察戰況。
賈詡皺眉,李儒則歎道:“眾人關注王允、呂布、董卓的爭鬥,卻忽略了劉備兵馬的存在。”
當前局勢,難以逆轉,我隻能為相國設下最後一謀。
若此戰相國勝,尚能在關中維持數年;若敗,則生死未卜。
李儒已對董卓無愧疚感,他即將離開長安,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與舊友再會。
臨行前,他計劃去見劉備,探其膽魄。
李儒突然問賈詡:“若張濟、張繡父子投了劉備,你何去何從?”
賈詡答:“大漢混亂,群雄並起,我尚在觀望中。”
李儒沉默後表示,他去找劉備後,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可能再回西涼軍。
我們雖為西涼人士,但在相國死後,我們的命運將與西涼軍分道揚鑣。
“西涼軍若無雄主,恐將衰敗。”
因此,你需儘力扶持。
李儒已仁至義儘,決定出手相助。
他戴上青銅麵具,轉身離去,世間再無李儒此人。
賈詡交付信件,告知李儒若劉備不能容他,可憑此信尋他人脈。
他們的對話被劉勝儘收眼底。
靖王陵墓之下,劉勝借助天賦投影觀察長安動態,決定通知劉備準備收納李儒。
同時,長安城南部並州軍營內,呂布麾下大將張遼憂慮呂布安危,因久未收到呂布歸來的消息,決定召集兵馬前往未央宮。
高順提出直接前往未央宮保護呂布的策略,並州大將們紛紛表態支持。
張遼隨即開始召集兵馬,準備行動。
張遼統全局之際,長安城已起,需迅速奪取先機。
樊稠和牛輔的西涼兵馬成為關鍵。
喜歡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